-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25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课时作业(二十五)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盐城市模拟题)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 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 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及特点。材料反映上海出现洋楼、洋轿、洋灯、洋锅,说明①正确;“莫不以洋为尚”说明②正确。③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社会生活虽然受到西方影响,但仍保留传统东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体现的是土洋并存,故④不正确。
2.(2013·金考卷模拟题)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末上海西餐馆“一品香”内,男女客并坐品尝西餐的情景。下列有关此图的解说正确的是 ( )
①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②男女平等意识增强
③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 ④图中现象与“西学东渐”有较大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上海人到西餐馆品尝西餐的情景,这不能说明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了,而只能说明饮食习惯有所变化,故排除③项。结合图片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他各项说法均正确,故①②④项正确,C项符合题意。
3.(2013·华南师大附中模拟题)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答案 B
解析 A项发生于1915年;C项发生于1912年;D项发生于1918年;B项是1912年辛亥革命后,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故B的情景有可能出现。
4.(2013·梅州市五华县模拟题)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 )
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 题干商行的广告,仅是反映出饮食上的变迁,A项排除,B项也反映不出来;C项“新变化”说法是错误的。
5.(2013·山西省模拟题)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 )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
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A、B、D项与材料反映现象不符。
6.(2013·高考密码原创卷)薛雨孙在《新闻纸与广告之关系》中谈道:“(民国初年)一纸风行,不胫而走。故报纸所到之区,即广告势力所及之地。且茶坊酒肆,每藉报纸为谈料。消息所播,谁不洞知。永印脑筋,未易磨灭。非若他项广告之流行不远,传单之随手散佚也。是故新闻愈发达,广告之作用亦愈宏。”广告这种商品促销方式受到商家欢迎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商业的发展 ②商家认识的提高
③报纸的发行量增大 ④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情况发生在民国初年,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①项正确;从“永印脑筋,未易磨灭”“是故新闻愈发达,广告之作用亦愈宏”可知②③项正确。故选C项。
7.(2013·金考卷系列)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演变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有两首这样写道:“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一平马路真如砥。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静,从今不见破骡车。”对上面的两首竹枝词解读正确的是 ( )
A.传统交通工具完全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
B.出现了顺应时代特点的道路交通规范
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风俗造成严重冲击
D.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依赖进口
答案 B
解析 由“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眼底耳根两清静,从今不见破骡车”可知B项正确;A项过于绝对化;两首竹枝词反映了交通状况,与习俗无关,C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7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9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0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2 “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3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4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6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26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27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28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29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30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3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32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3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34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36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