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章.ppt

  1. 1、本文档共2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墨子·所染》:“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此含义为纵向传播; 《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此含义为横向传播。 《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播:表现之义。 《文心雕龙·檄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其含义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唐李延寿 《北史·突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此义已与今义相近。 (二)西方关于传播的说法和定义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英语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意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 ▲目的、劝服、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三)传播的定义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邵培仁) 二、传播学 (一)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郭庆光)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邵培仁)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人类传播活动,其它传播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作为研究对象。 其它传播现象:蝙蝠的超声波捕食行为、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月亮引起地球潮汐等等。 一、传播学于20世纪中期产生于美国 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 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 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加快并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 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新闻学以及数学等学科的学者,从各自学科出发,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与传播效果,而新兴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又为传播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正是上述多种学科的交融与发展,导致了传播学的建立。 二、传播学的奠基人 拉斯韦尔在1927年写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成为研究宣传研究的权威。他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最早概括了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并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卢因在主要研究领域是群体传播的渠道,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把关人”概念,卢因本人对传播系统中的“把关”问题进行过理论化尝试,后来他的学生将“把关”理论广泛应用于新闻的筛选加工过程研究。 霍夫兰最早把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他主要关心传播的说服效果,即传播引起的态度改变问题。从二次大战期间到60年代初,霍夫兰从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法和受众属性等方面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复杂性和条件性。 拉扎斯菲尔德是美国传播学家。他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他和卡兹以《人民的选择》(1948)为题发表的研究调查报告是传播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提出了“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等著名的理论观点。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创始人。 威尔伯·施拉姆( “传播学之父”) ▲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被誉为传播学之父。 ▲一生写了2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大众传播》(1949) 《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1964) 《传播学手册》(1973) 《人·讯息与媒介:人类传播概论》(1973)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四、传播学与新闻学 传播学与新闻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交融与渗透的:新闻学是传播学重要的背景学科;传播学的建立与发展,反过来推动新闻学的发展。 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部和单向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