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用教材教
怎么更好地使用教材? A老师说:这个例子太简单,半节课就能解决…… B老师说:这个例子太难,要安排两节课…… C老师说:我的学生适合用…… 还有分歧 观点一:教材中应该将软件的操作步骤详细列出。 观点二:不必详细列出,而是简单介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材应该如何处理才好呢? 主要有两个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 2、现场资源(包括学校软、硬件的环境,学生的基础,教师的素质等等)。 如何“用教材教”可以有以下几点策略和方法。 如重复的内容,不符合标准的内容,没有硬件环境支持的内容,太难于理解的内容等建议删除。 如结合本校学生的情况,补充教材的案例,补充学生欠缺的基础知识、增加适合的主题活动等等。 如更换不合适学生认识基础的例子、不合理的内容或无法实施的内容。 如把本学科不同知识点整合起来或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适当地整合进来。 如打破原来的内容秩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对内容进行重组…… 镜头一 我听了关于《数据排序与筛选》的一节课(八年级),教师事先复习了几个用于计算的函数(sum、average、max),接着演示了如何计算平均气温,然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计算学生成绩表中每个学生的总分。五分钟练习过去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算出来,而这时课堂已经用时十分钟,教师还没能开始新课的讲授,更要命的是先前的许多学过的知识很多学生都处于一知半解中。不知是不是老师担心教材的进度完不成,至少我有这种感觉,她花了大约二十分钟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讲排序、讲筛选,学生一直只能看和听,不能操作,我当时想,excel是中学的一个经典内容,也是较难的内容,老师一下子讲那么多,学生不能操作,他们能理解多少呢?每周一节课,到了下一周来上课,他们又能记住多少呢?而本节课的开头复习引入学生对前面学过的内容不能很好解决是不是能说明了一些问题呢?下课了,在与上课老师交流时,我问她:你觉得这节课的内容是不是多了呢?她回答:别办法,不这样完不成教学任务。我明白了,她怕上不完教材上的内容。 镜头二 关于《文件管理》这一节课(高一年级),教师为了上这一节课做了一个课件,把如何浏览文件、文件夹、如何创建新文件、如何复制文件、移动文件、删除文件通过视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好不容易演示完了,教师又做实际操作演示……下面不少学生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有的干脆重启计算机脱离老师的控制玩起了游戏,全然不理会有外来的老师来听课…… 一节精彩的课,涉及的因素当然很多。但如果从处理教材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两位教师出现的问题有共同之处,就是没有很好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简单按教材的编排上课,导致内容要么过难过多,要么过易过少,出现了信息技术课堂低效教学现象。 很显然,第一位教师的课程主要从删除内容和换内容两方面重点改进,而第二位教师则要从增加内容和整合内容两方面重点改进。 学习的过程 感动(产生激情):有感动才有决心;有感动才有动力;有感动才有激情。 感觉(产生兴趣):有感觉就有方向;有感觉就有兴趣;有感觉就有思考。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 感知(学习基础):学习要有感知;学习要会感知;学习要善感知。 感悟(能力提升):感悟就是领悟中;感悟就是提升;感悟就是创新。 感恩(最高境界):用真心感动他人;用诚意感谢恩人;用全心报答祖国。内化…… 问题是 学生的兴趣是什么? 教材处理例子—— 课堂情景设计 例如:Excel的”设置单元格格式”学习 你出生的那天是星期几?想知道明年你的生日是星期几吗? 例如:学习简单计算------算算自己的身高 男孩身高=(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078/2 女孩身高=(爸爸身高*0.923+妈妈身高)/2 例如:算算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 BMl(体脂肪健康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 故事:究竟国王要拿出的麦子有多少? 有位宰相发明国际象棋,国王奖赏他。……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2粒,以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至到第三64格……然后把所有的麦子给我就可以了。 比较:选择哪个方法?为什么? 据说:全世界两千年都生产不出这么多的麦子。 任务驱动教学法 问题,你怎么判断任务是否合适? 分析任务 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认识的能力。 对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完成任务需要有什么样的知识准备,对任务涉及哪些知识点,已知是什么,末知是什么,要让学生清楚。 经验 大任务——分割成若干个小任务——前后呼应——贯穿整体 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天才学生和基础学生,任务分梯度) 给学生活动留出空间和时间。 避免出现 任务“过多”或“过少”,把握好任务的密度。 任务提出“过急”或“过缓”,把握任务的进度。 “任务”过易或过难,把握任务的难度。 “任务”过大或过空,把握任务的准确度和梯度。 分析教材---任务的修改和扩充 P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pptx VIP
- 体育概论 第三版 杨文轩 陈琦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类基础课程教材-第二章 体育功能.ppt VIP
- 焊接工艺卡(焊接工艺指导书).doc VIP
- 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详解)2套.docx VIP
- 第15课《红红火火中国年》第2课时 越过越好中国年 教案设计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docx
- 市政道路给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ppt VIP
- 2025年拍卖从业人员资格练习题测练习题.docx VIP
- 六年级数学求比值和化简比对比练习.doc VIP
-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