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第八版配套07原虫04弓形虫病@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于猪、牛、羊、猫等多种动物和人的有核细胞中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和动物感染率很高,多呈隐性感染,只在猪表现急性经过,死亡率高达60%以上。 1、病原分类 孢子虫纲Sporozoa 真球虫目Eucoccida 弓形虫科Toxoplasmatidae 弓形虫属Toxoplasma 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猫是其终末宿主。 其它多种动物和人均是中间宿主,猫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裂殖生殖出现于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体内。卵囊在终末宿主肠上皮细胞内形成,排出时不孢子化。 孢子化卵囊、滋养体、包囊多种阶段均可传播该病。 虫体形态 不同生活史阶段虫体有不同的形态。 卵囊: 在猫和其它猫科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产生。新排出的卵囊未孢子化,球形,孢子化后为亚球形,11~14×9~11μm,含有2个椭圆形孢子囊,大小8.5×6μm。子孢子大小8×2μm。 速殖子(滋养体) 呈弓形、月芽形或香蕉形,一端尖,一端钝,大小4~7×2~4μm。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胞浆呈淡蓝色,有颗粒,核深蓝色。速殖子主要出现于急性病例。有时在宿主细胞内可见到许多速殖子簇集在一起,形成“假囊”(pseudocyst),速殖子以内二分裂法增殖。 包囊 也称组织囊,见于慢性病例的脑、眼、骨骼肌、心肌等多种组织,呈圆形,有较厚的囊膜,直径50~69μm,可随虫体的繁殖而不断增大,达100μm,可在感染动物体内长期存在。囊内虫体称慢殖子,数目由几十到几千。包囊形成是机体免疫力作用于虫体的结果,若免疫力消失,慢殖子从包囊中释放出来,可以侵入新的细胞,再度引起发病。 裂殖体 见于猫肠上皮细胞内,呈圆形,直径12~15μm,内有4~20个裂殖子。 裂殖子 见于猫肠上皮细胞。游离的裂殖子大小为7~10×2.5~3.5μm,前端尖,后端钝圆。 肠外阶段 肠外阶段可出现于中间宿主(猫和其它动物)体内,寄生于宿主的有核细胞内。 中间宿主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200多种,包括肉食兽、食虫动物、啮齿动物、猪、草食兽、灵长类、人、其它哺乳动物和鸟类。 中间宿主吞吃了孢子化卵囊、孢子囊、速殖子、慢殖子或经胎盘感染进入循环系统,侵入有核细胞,分裂繁殖;若虫株毒力强、宿主免疫力弱大量繁殖,急性发作。若虫株毒力弱、宿主免疫力强,在脏器组织内形成包囊型虫体,无临床症状。 肠内阶段 猫等终末宿主吞食了卵囊、孢子囊、速殖子、慢殖子等而感染,除了一部分虫体进入肠外阶段发育外,另一些进入肠上皮细胞进行球虫样肠内阶段发育。 从感染到排出卵囊需3~5天时间,排卵囊高峰在5~8天之间。卵囊在外界环境中完成孢子化过程需1~5天。 肠内和肠外阶段可在猫体内同时进行。 流行特点 1、世界性分布。易感动物:人、畜、禽和多种野生动物。200多种哺乳动物,70多种鸟类,5种变温动物,某些节肢动物。家畜中对猪和羊的危害最大。 2、感染源多:虫体的不同阶段,如卵囊、速殖子和包囊均可引起感染,因此,中间宿主之间,终末宿主之间,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之间均可相互感染;临床期患畜的唾液、痰、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内脏、淋巴结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有速殖子。 3、感染途径多:病原体也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皮肤、胎盘等途径侵入。 4、猫每天可排出1000万个卵囊,且卵囊抵抗力强,一般消毒药无效,常温可存活1~1.5年,土壤和尘埃中可长期存活。 5、感染季节:四季发病,夏秋较多。 6、人群感染:全国阳性率6.02%,国际阳性率5.52%。 7、一般猪场20%左右,高的可达60%。 羊:孕羊流产;病羊出现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 牛:与猪类似。 犬:呼吸系统症状、运动失调和下痢。 猫: 肠内寄生不显症状; 作为中间宿主时,主要表现肺炎。 人: 先天性(母婴传播):流产、早产死胎;脑发育受阻、视力障碍;全身症状。 获得性:多见淋巴结肿大、脑炎型。 病理变化: 肝有针尖大至绿豆大不等的小坏死点,呈米黄色。 肠系膜淋巴结呈绳索状肿胀,切面外翻,有坏死点。 肺间质水肿,并有出血点。 脾脏有粟粒大丘状出血。 6、诊断 病原学检查: 1)直接镜检:取肺、肝、淋巴结作涂片,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检查;或取患畜的体液、脑脊液作涂片染色检查。 2)动物接种:取肺、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加入双抗后,取上清液小鼠腹腔接种。 检查小鼠腹腔液或取小鼠肝、脾、脑作组织切片检查。 3)鸡胚或细胞接种:无菌处理的组织液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和其它细胞培养物。 4)卵囊检查:检查猫粪。 血清学诊断: 目前国内常用的有IHA法和ELISA法。间隔2~3周采血,IgG抗体滴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