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七讲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ppt

06第七讲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6第七讲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ppt

第七讲 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 一、欧洲协调机制的确立 二、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族民主运动 三、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与“东方问题” 四、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欧洲协调体的尝试 自1818~1822年,按四国同盟条约规定,欧洲大国为协调立场召开了四次会议,即1818年 亚琛会议、1820年的特洛波会议、1821年的莱巴赫会议、1822年的维罗纳会议,以上四次会议一般称之为欧洲协调体的尝试。 1、亚琛会议 1818年9月在德意志的亚琛召开。这次会议是欧洲协调的第一次会议。它应法国的要求召开的,是维也纳会议后各大国的第一次大聚会。俄、奥、普、英、法五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名人有:亚历山大一世、弗兰茨一世、威廉三世,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法国首相黎塞留。 主要议题是盟国占领军从法国撤退的问题。 10月9日,各国签订了《亚琛条约》,各国接受了法国的建议,同意提前撤军。11月10日,英、俄、奥、普四国发表联合声明,邀请法国参加四国同盟,法国表示同意。这样四国同盟就扩大为五国同盟。旧的四国同盟体现着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国际制裁,而新的五国同盟则具有持久同盟的性质,目的在于保持欧洲的协调。 2、特洛波会议 1820年10月,梅特涅在奥属西里西亚的特洛波召集了第二次国际会议,亚历山大、弗兰茨一世、威廉三世参加。 协商意大利问题。 1820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发生了烧炭党革命。 11月19日,俄普奥签订了《特洛波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因革命而政权更迭的国家一律被排斥于“欧洲协调”之外;如出现改变现状而危及“欧洲协调”的成员国时,缔约国负有责任使破坏现状的国家回到“欧洲协调”内,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 3、莱巴赫会议 1821年1月21日,俄、奥、普、英四国在莱巴赫召开了第三次国际会议,同时邀请了那不勒斯国王参加。 这次会议是特洛波会议的继续。在会议上,俄普不遗余力地支持奥地利武装干涉意大利革命,但英国反对。英国和俄普奥东方三国之间的分歧和裂痕越来越大了。奥地利在俄普的支持下,派出了一支军队,很快平定了那不勒斯革命,恢复了正统统治。实际上俄普奥三国的神圣同盟已成为镇压欧洲进步力量的反革命同盟了。 4、维罗纳会议 为了对付西班牙革命,1822年10月欧洲协调体在意大利维罗纳召开了第四次大会。 会议上法国要干涉西班牙革命,除英国以外各国都表示支持。同时,西属拉美的独立运动在西蒙·玻利瓦尔(Simon Bolivar)等人的领导下迅猛发展,于是大陆各国还想在干涉西班牙本土的时候也一举平息拉美的独立革命。 这使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5、神圣同盟染指拉美的企图与门罗主义 在美、法两国革命的影响下,自18世纪末至19世纪20年代,拉美掀起了独立运动。俄国和奥地利等主张以神圣同盟名义干涉拉美革命。英国从1822年始,则改变其外交政策,反对干涉拉美独立运动,扶植拉美新兴国家,并企图寻求美国支持。美国为表明自己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立场,于 1823年抛出了“门罗宣言”, 其实质就是“门罗主义”,打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幌子,行“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之实。 但其对欧洲列强干涉拉美革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1、何谓“东方问题” “东方问题”又称近东问题。其实质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页。)这是恩格斯对东方问题实质的概括。 一般说来,它是指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从欧洲来看,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故统称为“东方问题”。 它长期困绕欧洲列强,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无穷尽的困难之源”。 2、东方问题的由来  东方问题源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奥斯曼帝国因土耳其的第一个苏丹奥斯曼一世(1258—1326)而得名。1300年,土耳其人在亚洲西部建立了奥斯曼帝国。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中期是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它地跨欧、亚、非三洲,控制地中海、黑海和红海。17世纪后期,幅员辽阔、经济政治落后、各种社会和宗教矛盾并存的奥斯曼帝国日益衰弱,成为欧洲列强的争夺对象。到18世纪, 奥斯曼帝国已是强邻紧逼,国势日殆。 3、欧洲列强对东方问题的政策 主要的国家为俄、英、法、奥诸国。 俄国:肢解奥斯曼帝国,蚕食鲸吞其领土,力求取得独占优势,控制黑海、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以便自由出入地中海。 英国:保持一个由它控制的表面独立的奥斯曼帝国,以保障英国在东方特别在印度的权益,并

文档评论(0)

cjl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