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口腔疾病预防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预防医学》讲稿 凌瑞 2014-3-13 第九章 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第一节 口腔癌的预防 口腔癌 狭义:发生在舌、颊、牙龈、上腭、口底及其它非特异部位的鳞状细胞癌 广义:加上唇癌,涎腺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第6种最常见的癌症 为什么要预防口腔癌? 容易转移 舌癌—淋巴结 腺样囊性癌—血性转移 治疗费用高 手术大,难度高,常需配合修复治疗 预后差 5年生存率50% 病人生活的质量不高 组织缺损造成功能缺陷及毁容,影响生理及心理 口腔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率: 常用10万分之几表示,衡量口腔癌的患病情况 某一人群在特定时间内(通常是1年)新发生的病例数。 我国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估计标化发病率: 男性为8.7/10万,女性为6.0/10万。20世纪80年代 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差异大 口腔癌的最好发地区:南亚。 口腔癌与鼻咽癌最好发地区:东南亚 口腔癌的高发地区:法国、巴西、中东欧 在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口腔癌是最常见的癌症,占全部癌症的1/3 (2) 年龄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高发地区发病年龄呈年轻化 我国:40-60岁为发病的最高峰 西方国家:60-70岁 (3) 性别 男性多发 男/女 3:1 比例因部位不同而不同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鳞癌) 1960-1965,男/女患者 2.82:1 1986-1990,男/女患者 1.39:1 女性患者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男性患者 (4) 部位差异 影响因素:地区、气候、种族、生活习惯 我国:以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等为常见,唇癌较少见 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舌癌最常见,其次是唇癌和口底癌。 印度:颊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 (5)种族 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与生活方式和习惯光系更密切 黑人中的癌症比白人中的多见 亚洲人和西班牙人的口腔癌少于白人和黑人的 (6)死亡率 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因某一疾病死亡的人数。常用10万分之几表示 种族、文化、环境因素不同,死亡率不同 口腔癌的行为特征 癌瘤:来源自上皮 早期:①上皮角化不全 ②沿着小唾液腺导管生长 ③横向癌化,浸润性生长 ④多中心口内起源,口内多处均可发生 ⑤多样的口外恶性肿瘤 晚期:①鳞癌:溃烂呈菜花状,疼痛 ②唾液腺肿瘤:肿胀 肉瘤:来源自肌肉、神经、血管或结缔组织 特点:①多见于青壮年 ②生长速度快 ③常侵犯下颌骨 淋巴结转移,一个或多个牙齿松动 口腔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 癌前病变: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白斑:与吸烟关系密切,恶变率0.1%~10%,病因尚不清楚 红斑:恶变率较白斑高数倍 扁平苔藓:女性多发,恶变率较低,免疫性疾病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病率低,恶变率高 需重视的症状:①红白斑②镜下有异常增生③增生的疣状白斑 ④伴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⑤不吸烟的白斑患者⑥有疼痛症状⑦红斑 口腔癌的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 生物因素 1. 生活方式 (1)吸烟(2)嚼槟榔 3)饮酒(4)营养不良 吸 烟:与口腔癌密切相关 证 据: 烟草中分离出致癌物,烟草特异性压硝基盐 烟草导致细胞突变 患口腔癌的病人中使用烟草的比例高。口腔癌患者绝大多数吸烟, 不吸烟者少患口腔癌 不同的使用烟草的方法导致某部位的口腔癌高发 吸烟者中口腔癌的死亡率高于非吸烟者 饮 酒: 与口腔癌的发生呈正相关 途 径: 使口腔黏膜对酒精中的致癌物质更敏感 代谢产物乙醛损害细胞 导致肝病,影响对致癌物质的解毒作用 影响营养吸收 吸烟和饮酒共同存在时有增强效应 嚼槟榔:东亚、东南亚、中国湖南、台湾 —容易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颊癌 营养 饮食和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低与口腔癌和口腔癌前病变有关。 营养在口腔癌患者的治疗和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环境因素 光辐射 –皮肤癌,唇红癌 核辐射 放疗后病人 –黏膜表皮样癌,唾液腺癌 环境污染 3. 生物因素 (1)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 不良的口腔卫生、牙齿状况差(如锐利的牙尖或边缘嵴,不良的修复体等) 许多口腔癌发生部位有折断牙齿、义齿卡环或不合适的义齿边缘等慢性刺激 局部刺激本身并不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其造成的慢性溃疡可能促进癌瘤的发生。 (2)病毒与梅毒 HSV-1(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HHV-6和HHV-8(人疱疹病毒) HPV-16和HPV-18(人乳头状瘤病毒) 梅毒 口腔癌的预防 预防口腔癌的发生 预防口腔癌对邻近组织的损害 预防口腔癌的转移 预防因口腔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