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传播的过程与模式.ppt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施拉姆 传者 讯息 受者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 受传者 讯息 媒介 反馈 传播模式 模式研究,在传播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活动,往往是在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展开。这些模式既是对复杂的传播现象、过程和环节的高度概括和抽象,也给予人们了解、认识,进而深入研究传播学以极大的启迪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模式研究同任何事物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任何“模式不可避免地具有不完整、过分简单的及含有某些未被阐明的假设等缺陷。适用于一切目的和一切分析层次的模式是不存在的”。 模式是什么 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P44) 模式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直观而又具体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戴元光:《传播学通论》P166) 模式的功能 构造功能:提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 解释功能: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 启发功能:能引导学生或研究者关注某一过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 预测功能:对事件的过程或结果进行预测,便利研究假说的建立 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 过程的方法:仅仅从过程本身或过程内部考虑问题,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 系统的方法: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考察传播,着重的是宏观、综合的传播过程,而不仅仅是单一、微观的传播过程,即对传播过程以外的因素的考察 第二节 传播的经典模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受此观点影响,许多学者开始注重从传播过程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使传播学在这一领域飞速发展。 这种视角就是在这些相互交织的多元关系下考察传播的,它把传播作为一个各要素密切交织、相互关联的整体过程来考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四、各种传播学说和传播模式 1.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2.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3. 奥斯古德的学说 4. 施拉姆的模式 5. 德弗勒的模式 6.丹斯的螺旋模式 7.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8.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9. 日本的大众传播模式 10. 麦奎尔的“媒介联图” 1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1、拉斯韦尔的五个 W 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 “5W” 是: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 5W成为传播学研究基本的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和效果分析。 贡献:第一次科学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为之搭建完整的理论框架。 2、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 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信源负责发出将要传播的讯息。此后讯息会经发射器编码而采用与所经渠道相适应的信号形式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功能与发射器相反,它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的目的地即信宿。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故障,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法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 直线传播模式的缺陷 单向直线传播模式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所含有的单向传播的特点,但它将复杂的人类传播简单化,具有明显的缺陷: 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既可能是传播者,又可能是受传者 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3、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动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循环模式” 4、施拉姆的模式 6、德弗勒的传播模式 特点:1、增加反馈机制 2、强调噪音影响整个过程,无所不在 5、F.丹斯的螺旋模式 对丹斯模式的评价 丹斯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它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和发展性; 传播过程不存在机械的起点和终点,正在进行的传播是从前传播的延续,也将影响到未来的传播。而在其他模式中这一点极易被忽略掉。 丹斯模式中的“传播者”概念比其他许多模式中的更为积极和主动,他富有创造性并且能够储存信息;相反,其他许多模式却把人描述成被动的生灵。 7、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