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约翰——犯罪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约翰——犯罪学.doc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 研究生论文 题 目:盗亦有道——盗窃罪刑事 立法的局限性与社会控制 院 系:研究生部 专 业:法律(非法学) 学生姓名:宋约翰 学 号:1190320131201008 指导教师:崔会如 盗亦有道 ——盗窃罪刑事立法的局限性与社会控制 摘要: 《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将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定义为构成盗窃罪的犯罪要件,这四种情节的入刑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犯罪的效果。但刑事立法同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扩大犯罪圈,短视性等等。盗窃犯罪的本质是一个社会问题,实行社会控制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盗窃犯罪;刑事立法;社会控制; 一、盗窃罪的刑事立法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盗窃罪规定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其明确将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定义为构成盗窃罪的犯罪要件。 其中,“多次盗窃”是指一年内实施了三次以上盗窃行为,即便三次以上盗窃数额累计尚未达到“数额较大”也要构成盗窃罪;“入户盗窃”是指行为人以盗窃为目的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携带凶器盗窃”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盗窃或者为了实施其他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盗窃的行为;“扒窃”是指贴身的、近距离的、窃取他人身上或随身携带的财物。我们看到以上四种方式的入刑有利于对于某些社会潜在危害很大盗窃行为进行处罚: 第一,“多次盗窃”,即在一年中持续盗窃三次以上,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说明了行为人已经具有从事盗窃行为的习惯。此类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大,再犯的危险性很大,如果仅仅由于其盗窃数额没有达到“数额较大”而对其只处以治安行政处罚,则不能从根本上惩治犯罪人并预防犯罪。 第二,“入户盗窃”即进入被害人的生活空间盗窃,这样的一种特殊盗窃行为本身具有很大潜在危害性,如入户行窃的过程中,房屋主人突然回家,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盗窃行为人极容易危害到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对于该行为的入刑,使行为人在选择盗窃行为方式上就要有所考量,一般的盗窃行为只是违法而非犯罪行为只须处以治安行政处罚,但“入户盗窃”却要触犯刑法。这样很有利于减少“入户盗窃”这一对于人身具有较大潜在危害性的行为。 第三,“携凶器盗窃”即在从事盗窃行为时携带凶器或因从事另一非法行为携带凶器而后又进行盗窃的。上述行为人同样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即在违法行为不能达至其目的或遭遇抵抗时,就会使用凶器实施侵害。虽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盗窃时使用凶器的转化为抢劫罪。但携带凶器本身这一潜在危害极大的行为仍然需要刑法加以规制。使大部分只想实施违法而并非犯罪行为的行为人,在准备实施盗窃行为之初就放弃携带凶器。 第四,“扒窃”即与被害人近距离、贴身的盗窃行为。这一行为常见于公共场所,如公交车,人多拥挤的商场等等。其常见的形式就为,很多行为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团伙作案,使很多无辜群众敢怒不敢言,有时受害人察觉了也不敢反抗,因为反抗很可能遭受整个团伙的报复,此类行为有时甚至会演变成“明抢”。因此其具有极坏的社会影响力,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群众正常生活。“扒窃”这一恶劣的盗窃行为入刑,体现出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因为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具有多次盗窃、入室盗窃、携带凶器、扒窃、等情节的盗窃案件,如果行为人盗窃的数额不满足当地盗窃罪定罪数额标准,就不能认定为盗窃罪,那么就会导致这样潜在危害情节缺乏法律的评价,这不失为立法上的缺陷,尤其是“入户”和“携带凶器”是附着于盗窃行为之上的特定因素,而且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行为潜在的危险性较高,这些行为不仅仅侵害了财产权,还增加了被害人生命健康的危险性。由此可见,这四种情节的入刑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犯罪的效果。 二、盗窃罪的刑事立法的局限性 上述立法确实对于预防盗窃行为中发生潜在极大危害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同样要看到盗窃行为的历史悠久性和普遍性,盗窃这一行为自古有之,早在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撰写的《法经》中的《盗法》就是专门针对盗窃而制定的法律,后世的封建王朝也不断制定相应法律来打击盗窃犯罪,但直到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今天,我们看到盗窃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它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大,而且往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在逐渐加大,比如盗窃的数额不断加大、集结成团伙的盗窃行为人共同作案、流窜作案等等。 根据迪尔凯姆的犯罪功能论,犯罪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犯罪率与一定的社会结构是相适应的,当然盗窃犯罪也不例外。如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