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1. 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①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①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使用说明】教师书写二次备课,学生书写收获与总结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训 练 案】
一.单项选择(25*2)
1.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 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 )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上述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做工作必须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4.地球好比一只陀螺,它绕,每转一周就是一天。地球不但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公转一周为一年, 且存在周期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 (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地球是自然界运动的载体 C.地球运动是地球上生物产生的前提 D.事物运动的具体形式是相同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运动都必修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否 ( ) A.人类社会 B.自然界 C.物质 D.宏观物体 6.英国哲学家比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类似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比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北京西南、东北方向出现降雨,而且云带不断向城区“合围”。气象部门果断实施大规模人工消雨作业。直到开幕式结 束,“鸟巢”上空滴雨未下。这次人工消雨体现了 ( )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规律是客观的,人能够认识、利用规律 8.600多棵,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森林、破坏环境的恶果,在实地“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已无力回天了。题中材料告诉我们 ( ) A.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惩罚 9.“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 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10.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 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真与假 D、事物的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