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7 大连理工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驾驶及安全 刘学术 内容简介 汽车安全概述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1.1 概述 21世纪汽车三大主题 安全 节能 环保 概述 安全问题: 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 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约50万; 全国平均每6分钟就有1人死于交通事故,每1分钟就有1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 汽车安全技术分类 主动安全:是指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 被动安全:在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和步行者,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性能。 1.2 汽车安全的关系 1.3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1.4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史 1899年9月13日,布勒斯被史密斯驾驶的汽车撞死 1900年,圆形方向盘取代转向手柄 1902年,斯特林·埃劳特发明转向节 1904年,反光灯出现,取代油灯 1908年,出现带凹槽和花纹的轮胎 1908年,交叉路口出现信号杆 1912年,凯迪拉克首次采用组合式电启动、点火和灯光系统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史 1912年,全钢式栏板车身 1912年,发动机温度表,第一个后视镜 1915年,凯迪拉克变倾角大灯 1919年,红-黄-绿交通等 1921年,四轮液压制动系统 1922年,低压轮胎问世 1923年,电动刮水器 1926年,层状挡风玻璃 1932年,车内遮阳板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史 1934年,前独立悬架 1934年,通用进行撞车试验 1935年,全钢龟背式车顶 1937年,克莱斯勒前排座椅靠背调节装置 1940年,别克采用前后转向信号装置 1940年,循环球式转向器 1942年,凯迪拉克次阿姨车内后视镜 1946年,自动调节间隙的鼓式制动器 1948年,古德里奇发明无内胎轮胎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史 1949年,克莱斯勒在仪表盘覆盖泡沫橡胶 1949年,发明安全带 1951年,第一次汽车全尺寸碰撞试验 1954年,福特建成第一个碰撞试验场 1956年,福特推出乘员安全保护系统 1963年,美国政府规定车辆必须具备安全装备 1967年,通用公司发明能量吸收型方向盘 1969年,通用设计出侧保护门梁 1969年,福特研制出后轮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史 1969年,通用建成第一个全封闭、全天候的障碍碰撞试验场 1971年,克莱斯勒研制四轮制动防抱死系统 1971年,别克车型安装了牵引力控制系统 1979年,美国汽车制造商使用卤素大灯 1983年,福特的自动变光后视镜 1985年,雪弗莱前侧窗除雾器 1985年,宝马、林肯的四轮电制动防抱死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史 90年代初,出现防侧碰撞技术 90年代,大量的主动安全技术出现 21世纪,预防安全技术(信息显示和报警)、事故回避技术、全自动驾驶技术、碰撞安全技术(乘员保护和行人保护)、防止灾害扩大技术等。 1.5 影响汽车安全的因素 因素:人、车、环境(路),其中人最重要 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国内外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造成的。 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基础,大概10%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不安全的道路条件或道路环境造成的(包括道路设计不良、视距不够、道路维护欠佳、交通控制设备和管理技术落后等) 车辆的关键在于制动性能(刹车) 影响汽车安全的因素 驾驶员看到危险物体,通过人眼传给大脑,做出判断,由大脑指挥脚踩制动,这个时间称为人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由人本身决定的,一般为:0.52-1.34s 100km/h≈28m/s, (1.34-0.52)×28≈23m 驾驶员踩制动踏板后到制动起作用,这个过程的时间是由车辆安全性好坏决定的。 1.6 侧滑的危害 汽车侧滑→严重的行车事故 车速在80-100km/h,车祸的40%与车辆侧滑失控有关。 车速在160Km/h以上,车祸的100%与车辆侧滑失控有关。 内容简介 汽车安全概述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2.1 汽车被动安全 汽车碰撞类别 一次碰撞:汽车与汽车、汽车与障碍物 二次碰撞:车内驾驶员与乘员与车内物体 被动安全装置 汽车外部安全性→安全车身结构 汽车内部安全性→乘员保护系统 2.2 安全车身结构 功用: 尽可能缓冲和吸收车辆及乘员运动能量 确何乘员有效生存空间,且易于逃脱和车外救护 碰撞的类型 正面碰撞 侧面碰撞 追尾碰撞 翻滚 安全车身结构—正面碰撞 安全车身结构—侧面碰撞 安全车身结构—侧面碰撞 安全车身结构—追尾事故 安全车身结构—翻滚事故 2.3 安全带 功用: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减小二次碰撞危险。 类别: 2.4 安全气囊 2.5 安全座椅 功用: 定位驾驶员(驾驶、视野); 支撑人体、保持平稳; 减振; 保护乘员。 对座椅的要求 良好的静态特性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良好的振动特性 满足整车布置的要求(距离、空间、视野) 良好的造型 2.6 能量吸收式转向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