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诚信观念演变及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启示.doc
古代诚信观念的演变及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西南大学国防生选拔培养办公室:郭亮)
摘 要:中国古代诚信观在先秦时期萌芽确立,巩固发展于秦汉时期,宋明两代被延伸拓展,明末至清得以经世致用。挖掘传统诚信观中有价值的道德因素和内在的伦理精神,为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加强诚信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古代诚信观 演变 诚信教育 启示
诚信是中国道德的基本规范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伦理体系中历来都倍受推崇,甚至被奉为圭皋。中国的诚信观源远流长,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伴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不断得到丰富发展。认真梳理中国传统诚信观的演变,可以充分挖掘古代诚信教育中有价值的道德因素,为我们今天克服诚信危机,重塑大学生诚信美德提供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的演变古代诚信观念
(一)、萌芽确立:先秦时期
上古时代和夏商周时期,就已经萌芽了朴素的诚信观,到了春秋战国,中国古代的诚信观念基本得以确立。在当时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重视诚信外,其它诸子百家也都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对诚信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阐释,此时的诚信观也由以前的感性意识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在各家思想互相碰撞与交流中,古代诚信观的框架得以搭建。
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已有“诚”的出现,《尚书·太甲下》中记载:“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这里的诚主要是指对鬼神的虔诚,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而到了《周易》中,“诚”被看做是个体安身立命的根基,已具有道德本体论的含义。《周易·乾》中提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就是说真正的君子应该在诚的基础上把提高道德修养和建功立业结合起来。春秋以前对诚信的文字记载不是非常丰富,但却是古代诚信观念产生的起源,并为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诚信”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儒、道、法、默诸家都有论述,而阐释最丰的当数儒家。在孔子的思想中,诚信被看作是立国之基、为人之本、交友之道。《论语·颜渊》记载,其大弟子子贡曾向孔子求教为政之法。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把信放在治国的首位,体现了孔子提倡的诚信政治价值。孔子还反复告诫弟子“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孟子在孔子诚信观的基础上,将诚信列为人伦道德的重要规范,提出了五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腾文公上》)。其五伦说概括出了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信”为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此外,孟子还给出了思诚的命题,《孟子·离娄上》记载:“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是做人的和诀窍“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诚信“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进一步指出:“小信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诚”是“天理”的组成部分客观世界是本然存在的,“诚”也是本然存在的徽商吴南坡表示,“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饰价为欺。”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徽商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从根本意义上说,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徽商获得成功的要诀所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使诚信成为安身立业、社会交往、治国安邦之根本。作为一种“善德”信始终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标使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常常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其直接结果便是使失信行为的发生变得理所当然。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66
[5] 董仲舒春秋繁露黎靖德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 韩少珍.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源流及其特点 [J].船山学刊.2006,(2).
[11] 唐贤秋.诚信道德探源 [J].道德与文明.2003,(6).
[12] 杜振吉.儒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J].山东社会科学.2003,(6).
作者信息:郭亮,男,2007年7月参加工作,讲师 ,国防生选拔培养办公室工作,手机.页眉.
页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pptx VIP
- 设计院电气专业面试常见问题汇总与标准答案.pdf VIP
- 2021年福建省福州一中自主招生数学试卷.pdf VIP
- 化学-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试题和答案.docx VIP
- 安徽省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营养与膳食.pptx VIP
- 安徽省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中国通史16.ppt VIP
- 车租赁代驾合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