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知识内容目录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 劳动法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稀缺性所具有的属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是绝对的稀缺性; 在市场经济中,其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突出效用货币收益,忽略非货币收益) 利润最大化的含义: 生产经营的总收入 – 总费用 差额正值,越大越好 差额负值,越小越好 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规范) 2/2.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特点: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目的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实现互惠交换有利于社会总体水平的提高。 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信息障碍 体制障碍 市场缺陷 互惠交换的障碍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经济政策及体制才能推进互惠交换的发展。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二、劳动力需求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概念 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 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S/S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W/W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无弹性 Es = 0 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 单位供给弹性 Es = 1 供给富有弹性 Es 1 供给缺乏弹性 Es 1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1.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2.制度劳动时间缩短,灵活工时制度普遍推行; 3.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 4.科技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 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二、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主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分析必须联系产品需求的分析,必须联系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 劳动力需求是关于生产的理论。 研究前提: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劳动力需求 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D/D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W/W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无弹性 Ed = 0 需求有无限弹性 Ed →∞ 单位需求弹性 Ed = 1 需求富有弹性 Ed 0 需求缺乏弹性 Ed 0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分为三个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原则:MRP = VMP = MP*P = MC = W MRP =边际产品收益 VMP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MP=边际产量 P =产品价格 MC =边际成本(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W=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可变的成本就是工资。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机构间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狭义: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课件(整套)教学PPT(2024年秋-新教材).ppt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教学课件(整套)PPT(2024秋-新教材).pptx VIP
- GBT6058-200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pdf
- GB╱T 23711.1-2009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电火花试验方法.pdf
- 7m焦炉推焦车的结构特征.pdf
- 研发领料单模板.docx VIP
- 辽宁省技工学校审批表.doc VIP
- GB 26501--2011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 通用技术条件.pdf
- 施工放样报验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