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课程代码 11365)
一、单项选择题
1、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秉承的分析方法主要是( C )))))))))A、完善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不可能自发形成
B、完善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一定可以自发形成
C、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自发形成
D、劳动力市场不需干预
10、造成来自农村劳动力和来自城镇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差别最主要源于( D )))))))))))A、货币学派 B、供给学派
C、新古典学派 D、凯恩斯学派
二、多项选择题
21、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核心内容包括( BCD )))))
劳动力市场学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常见的劳动力市场形式是( C )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寡头市场
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与工资的关系表现为( A )
A.劳动力供过于求,工资下降 B.劳动力供小于求,工资下降
C.工资增加,一定导致劳动力供给增加 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与工资没有关系
3.处于生产第二阶段,下列表述比较恰当的是( C )
A.TP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B.MP增加且大于AP
C.MP减少且小于AP D.AP增加
4.在等产量图示中,将不同的等产量线上斜率为无穷大或为零的点分别连接起来的曲线就是脊线,在脊线区域以内,等产量线的斜率( B )
A.为0 B.为负 C.为正 D.不能确定
5.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有A、B两类,A类劳动力需求变动对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称为( D )
A.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B.劳动力需求的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的要素替代弹性 D.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6.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这种倾向造成的工作轮番上升现象是( C )
A.劳动力过剩 B.平均主义 C.工资漂浮 D.劳动力短缺
7.劳动力的居住地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职位发生了变动,可能是劳动力由于自己或外界的原因主动转换职业,这种流动属于( D )
A.地域之间的流动 B.地区之间的流动 C.国家之间的流动 D.职业间的流动
8.补充了“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并回答了为什么农村向城市的移民过程中会不顾城市失业或隐蔽失业的存在而继续进行的是( C )
A.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B.哈利斯模型 C.托达罗模型 D.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9.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劳动力,有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以货币收入或非货币收入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形式存在的收益称为( A )
A.分割性收益 B.隐性收益 C.体制外收益 D.市场收益
10.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标是( C )
A.干预市场 B.增加政府收入 C.实现充分就业 D.实现宏观调控
11.从刺激总需求的角度提高就业水平的政策是( D )
A.社会保险政策 B.劳动立法 C.人力资源政策 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2.公共部门的就业最直接受制于( C )
A.政府机构的规模 B.社会产品的规模 C.财政收入的规模 D.财政赤字
13.劳动保护就是要保护生产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主要的实现途径是( D )
A.政府立法 B.政府投入 C.工会干预 D.用工单位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14.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都是不变的,这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是( A )
A.需求无弹性 B.需求无限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15.当工资率提高时,意味着单位劳动时间价格上升,闲暇的机会成本( B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有无穷的劳动力供给称为( D )
A.正弹性的劳动力供给 B.单位弹性的劳动力供给
C.逆变弹性的劳动力供给 D.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
17.社会学对特殊劳动群体的研究源自( A )
A.社会分层理论 B.职业分层理论 C.社会差别理论 D.社会隔离理论
18.从第三部门的管理看,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日渐(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