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新指南解读WKG.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缓解骨疼、增加骨量、减少骨折。 药物治疗根据对骨代谢的作用,可分为三类: 抗吸收类药物:雌、孕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 促骨形成药物: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素,vitK 促骨矿化药物:钙剂,vitD 钙元素含量 碳酸钙(40%)》氯化钙(27%)》枸橼酸钙(21%) 》乳酸钙(13%) 》葡萄糖酸钙(9%) 每天摄入多少钙合适? 出生 ~ 6月 400mg 婴儿6月 ~ 12月 600mg 儿童 1 ~ 3岁 500mg 4 ~ 8岁 800mg 青少年(9 ~18岁) 1300mg 19 ~ 50岁 1000mg 女性妊娠哺乳期 1200mg 绝经后妇女 1000mg 50岁男性和妇女 1200mg 每天摄入多少钙合适? 中国营养协会建议 我国营养协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时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 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 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约500~600mg。 钙剂的正确服用 分次服比一次服吸收量多 与饭同服或饭后即服,胃酸多利于吸收,适合于低胃酸者; 咬碎服,体表面积增加,利于吸收 睡前服,减少夜间骨钙的丢失 维生素D 1α (OH)D3 1,25(OH)2D3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成年人推荐剂量200IU/d; 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 400~800IU/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该为800~1200IU/d,还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检测25OHD血浓度,以了解患者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适当补充维生素D。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75nmol/L)以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维生素D 维生素D 1α (OH)D3 1,25(OH)2D3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美国医药研究所推荐的维生素D量(1997年) 51~70岁 400IU(10μg)/d 71岁 600IU(15μg)/d 如缺乏光照,应再增加日200IU 骨质疏松症概述 骨质疏松症概述 定义 分类 流行病学 严重危害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概述——定义 正常骨 骨质疏松性骨 WHO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NI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定义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急病。” 骨质疏松症概述——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70-8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15-20%) 某些疾病或药物因素(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1-2%) 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症概述——流行病学资料 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 2003年至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高于前列腺癌。 女性20.7% 男性14.4% 50岁以上人群总患病率 骨质疏松症概述——严重危害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 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 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20% 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医疗花费巨大 骨质疏松症概述——临床表现 疼痛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后凸畸形,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者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最常见于椎体、髋部及腕部。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因素 生活饮食因素 低钙及高蛋白摄入 酒精中毒 肝病 吸烟、咖啡因等 活动减少/ 不良生活习惯 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缺乏(绝经) 雄激素减少 降钙素缺乏 年龄老化 骨质疏松 药物 激素皮质醇 抗惊厥药等 VitD 钙吸收异常 饮食缺乏VitD 缺乏阳光日晒等 性别、种族、遗传 女性多于男性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