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词解释和回顾1 、“地声”和“地震光”的验证有科研部门证实,在雷雨云上方,常会看到与地震光相同的“电离光”,科学界称之为“红色精灵”、或“高空雷闪”,它们与临震区产生的“地震光”是相同的。在大气层中发生的雷电从直观上分为三种:一种是只有雷声,看不见闪电,即“沉雷”;另一种是只见到闪电,听不到雷声,即“干闪电”,第三种是声与光现象先后并发,即“雷闪”。因此,临震区发出的“地声”和 “地震光”都是地下雷电的最直观的验证。2、“地磁异常”的验证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表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运动的电场产生磁场,运动的磁场产生电场,这已由磁电机提供最可靠的证明。临震区地表出现“磁场异常”,如指南针乱转、磁铁失力等,还有地下金属物放出火花等,都表明地下有庞大的电场运动,这是对地下雷电的另一个有力的验证。 名词解释和回顾 3 、重力异常的验证地震部门的先进仪器发现,在大地震发生前,地表面重力会出现异常,众所周知,电场对中性体普遍具有吸引力,地表存在重力异常,表明地下存在局部强静电场,其引力可直达地表以上,与重力成为合力,从而导致重力异常。这是对地下电场的验证,也是地下雷电的重要证据。4 、“气候异常”的验证地震前伴随的气候异常总是让地震学科的研究人员百思不解,地层的机械运动如何能够影响大气呢?事实上,气候异常恰恰证明了地震是一种雷电现象。地下电场的变化必然影响大气电场的变化,大气中的电离子会出现不平衡态,导致水分子的“凝结核”增多,进一步造成大气压的变化,怪雨、怪雪、怪风等现象的产生也是对地下雷电的有力验证。 名词解释和回顾5、“水库地震”的验证水库地震与水库蓄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库刚积水时,无震或发生小震,水满后发生大震,以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比如:1962年3月19日发生在中国新丰江的6.4级地震,1967年修建在印度德干高原的戈伊纳水库地震。而且,将水人为地注入地下深处也会发生地震。注水地震的发生次数随着注水的增减而增减,注水停止后,地震现象也停止了。这都是因为水在渗入地层深处后使地层的电阻率发生了变化,导致异性的电场间发生了放电现象。它是对地下雷电的又一个验证。6、电离层“电扰”的验证近年来,多个国家的宇航部门经过大量的观测证实,大地震临震区对应的大气电离层会出现“电扰现象”,这种现象与电离层下面的“雷雨过境”具有相同的特征,这足以证明地震是大范围、大规模的地下雷暴。 名词解释和回顾7、次声波传播情况的验证 较大的地震发生后,会产生绕地球周转的“次声波”,这种波的特征与核爆炸产生绕地球周转的次声波完全相同,这可以表明地震是一种剧烈爆炸现象,而绝不可能是岩层“错动”、“断裂”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关于地震成因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全部临震现象上,只要有一种现象与理论不符,这个理论都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研究科学,理论是主观的是可以更改的,而现象是客观的是不可更改的。理论必须服从于现象,而不能让现象牵强地服从理论。 “震电说”是根据大量临震现象综合而来的,理论与实际符合得很好。 名词解释和回顾地球物理学家撰写的论文“地震的预测与消减方法”,文章首先通过大量的观测事实和中国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实际钻探结果说明:地震是一种由构造运动激发引起的地下累积负电荷泄露造成的放电现象(类似地下雷电),这种放电引起了强烈的地震波能量释放(强震的主要能量来源),并产生一系列的热量释放和地下聚集的气体和流体释放等。形象地比喻就好像手枪发射子弹,直接导致地震发生的往往是构造运动,断裂构造突然活动好比手枪的扳机激发,而真正的地震能量释放好比子弹内火药的爆炸,而最终形成的流体释放好比子弹射出后冒出的白烟。然后给出了地震的成因机制分析,说明这些聚集于地球浅部的电荷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的高温高压下元素转换所发生的电(核)化学过程。紧接着给出了利用遥感、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地震预测方法,分别测量电磁场变化、热红外异常、多种流体及地应力异常变化等,理论上可以准确地预测较大地震,因为较大的地震震前往往会有地下聚集电荷的泄露(可以理解为地下圈闭密封不好)。最后给出了地震的预防和消减方法,即通过深钻灌注卤水(盐水)的方法对地下累积电荷进行缓慢放电,避免累积电荷集中放电的现象发生(即地震的主要能量来源)。就好比给地下深处安装了一个地下避雷针(形象地比喻是地球“打针”,因为地球也有生病发生颤抖的时候),从原理上讲,在地震经常发生的地区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深钻灌注井就可以预防较大地震的发生。 2.地震的震级及地震烈度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强度,即地震大小对建筑物破坏程度的标准尺度。(1)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庭与社区的变化与发展.pptx VIP
- 丙肝防治培训课件.pptx VIP
- 《食物链》.ppt VIP
- 2025年辽宁丹东市融媒体中心招聘6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2018湖北省市政工程定额(第十一册措施项目)PDF版.pdf VIP
- 4.1和面、揉面、饧面、搓条(课件)- 《中式面点制作基础教程》同步教学(劳保版).pptx VIP
- 2025年丹东市融媒体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VIP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题库 .pdf VIP
-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精选PPT).pptx VIP
- 2025年马鞍山市公安局第三季度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39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