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压力管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校辅导员的个人 成长与压力管理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新标准: 三良:(精神健康)   ⑴良好的个性人格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⑵良好的处世能力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⑶良好的人际关系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版权所有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邮编100191 何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它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辅导员心理健康关系辅导员的生活质量; 2.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辅导员的职业满意度、离职意向,产生职业倦怠,减低了工作热忱; 3.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4.辅导员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学生认同的楷模,其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成长意味着面对挑战的艰苦历练 成长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成长是终生的历程,而不是可以到达的某固定点。个人的成长最好视为历程而非目标或终点,因为我们在生命中的各个阶段,将面临数不清的危机,这些危机可以视为必须进行改变的挑战,能赋予我们的生活新的意义。 为了成长值得自问的一些问题 l.什么是你想给自己、给别人的? 2.什么是你想从别人哪里获得的? 3.你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正是你想要的? 4.你生活中还有什么未有进展? 5.你想要活得跟现在不一样吗? 6.如果你改变,会有什么可能的结果?又,如果你不改变,结果会怎样? 7.你的改变,在你的生活中,会如何影响别人? 8.此时,在你的生活中各个层面可以改变的幅度有多大? 一、关注压力现状 二、理性认识压力 三、积极应对压力 一、关注压力现状 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 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职业倦怠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源,寻求有效干预方法,可以有力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学者马勒诗(Maslach) 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即情绪衰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去个性化(Deperonal lineation) 和个人成就感低落(Dim in 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表现 (1)工作热情逐渐下降。许多辅导员刚参加工作时,干劲十足,精力旺盛,主动性很强。工作几年后就逐渐变为缺少主动性、缺乏活力、表现为呆板和惰性。 (2) 工作态度逐渐消极冷漠。有的辅导员在工作初期有着较强的成功信念,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工作热情难以长期维持, 最终信念系统塌陷,身心俱疲。 (3) 岗位成就感逐渐下滑。据调查显示:39 %的辅导员认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走错路”,还有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是谋生的手段。 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成因 1.职责不明,工作负荷高 2.出路不畅,工资待遇差 3.成就感低,缺乏身份认同感 4.高危性的职业风险 5.高标准的素质要求 6.高期望的价值冲突 二、理性认识压力 认知压力 认识压力 ——压力承受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压力源的性质 2、当事人的自我强度 3、社会支持度 (1)压力源的性质 根据压力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压力分为四种: ①物理环境压力: 噪声、空气污染、食物污染、交通问题等的压力; ②社会环境压力: 政治、经济、教育、风俗习惯、家庭教养等的压力; ③生理压力: 饥饿、呼吸、睡眠、疾病等的压力; ④心理压力: 焦虑不安,患得患失,权利、地位、爱情等欲念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压力。 2、当事人的自我强度 当事人的自我强度是指面对压力时当事人自身所具有的抗压力度。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种种个体差异,造就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