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资料.doc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资料.doc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创作主体,充分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创作主体。 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是在中国人民脚下这片特殊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任何文化的生成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不同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产生的内在物质基础。 地形、地貌和近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中国海岸线长度1.8万公里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明显的三大阶梯状特征: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均超过7000米,号称世界屋脊,中国乃至亚洲的许多大江大河都发源于此,如长江、黄河、澜沧江与怒江等;青藏高原以北、以东和东南一带,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分布其间,地势十分复杂,海拔高度降至2000-1000米以下,形成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以东,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到巫山一线,以及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是第三阶梯,海拔高度低于200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江南丘陵地带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幅员的辽阔和地形的复杂,又导致了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就干湿度而言,中国大陆以其距离海洋的远近,自东南向西北,呈现出由湿润到半干旱到干旱依次变化的特点,东南、南部、东南和西南部由于受到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湿润多雨,而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由于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流的控制呈明显的干旱和半干旱状态,而青藏高原的气候以高寒基本特征。这种气候状况,斜向把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造成东南以农耕为主,西北畜牧为主的人文地理环境。就冷暖度而言,中国大陆由南而北,以山川河流为天然的界限,依次由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大致说来,台南、琼西和滇南河谷一线以南为热带;自此以北至秦岭、淮河及白龙江一线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到长城以南为暖温带;长城以北、以西为中温带;大兴安岭北端、黑龙江一线为寒温带。此为中国气候的大致分布与特点。 地理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近万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地形、地貌变化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海陆变迁。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地质运动的影响,期间发生过数次海进海退的变化,但总的说来,受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造成的大江大河奔腾入海的影响,从辽东湾到杭州湾大部分沿岸地区都是在最近二三千年以内才形成陆地的。 2、水域变迁。过去的数千年间,许多河流都多次决堤改道,许多湖泊的形状和面积都发生了改变,造成显著的水域变迁。 3、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由于过分的开垦,使得大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方面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沙漠面积扩大,吞没了许多城市和绿洲。 二、地理、气候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文化的多元性与多元一体性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条件也各不相同,所以全国各地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各不相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的降雨量由南而北,由东而西依次递减,加之地势由东而西逐渐升高,因此形成了东南低平湿润,西北高亢干凉的地理和气候特征。据此,我国学者胡焕庸早在1933年就提出由东北的黑河至西南的腾冲间如果画一直线,可以把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二部分,如果直线南称南方,直线北称北方的话,南方占地面积虽只有42·9%,但人口却占94·4%,而北方虽占地面积达57·1,但人口却只有5·6%。这条线就是国际学术界著名的“胡焕庸线”。研究结果表明,自唐以来的1000多年间,中国东南和西北地区的人口和土地分布基本上与胡先生的研究相符。不公如此,而且东南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还影响到二地区人文地理的不同,即东南为农耕区,西北为畜牧区。同样,由于中国自南而北温度和湿度的差异,也造成了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产业结构以稻作农业为主,淮河、秦岭以北到长城沿线以南的中原一带,以粟作农业为主,而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则以游牧业为主。所以,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是形成中华民族多民族共居、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文化类型共存的物质基础。另外,由于中原地区地理环境相对优越,也造成了各民族内聚,多种文化融合的局面,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局面。 2、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封闭 中国大陆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加之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