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纲知识点复习3.docVIP

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纲知识点复习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纲知识点复习3.doc

课 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分析运用课本素材的能力,并感受、把握课本素材的中心,使之应用恰当。 2、过程与方法: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以达到分析表述课本素材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活学活用课本素材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如何让课本素材在学生的作文中发挥它的优势,从而使作文的语言更生动更形象。 如何让课本素材在学生的作文中发挥它的优势,从而使作文的语言更生动更形象。 学生们缺少素材,在写作中常常苦于有教材却不会运用,不擅对课本里的素材进行叙述、分析、说理,使其为所要表述的文章中心服务。指导他们在作文训练中活学活用课文素材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个人补充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 课文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等进入作文是一件令人爽心悦目的事。本段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将毛泽东的诗词、美国惠特曼的《草叶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杜甫的诗歌以及朱自清《威尼斯》等课文中的人事景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来,显得亦庄亦谐。当然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引用,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这就好比使用典故的雅词一样,将原文或原诗简缩成一个词语或短语,使读者一看便知是用了哪篇课文中的人事物,从而又使文章典雅而显书卷气,雅致大度而不俗。 ?? ?作文语言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课文的素材。那怎样让课文素材在作文中发挥它的优势呢? 结合一些优秀的高考作文片段,分析如何巧用课本内容作作文素材,让作文出彩呢?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要点如下多媒体展示):一化用语句,信手拈来。 ??? 1、课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等明入作文。 ??? 借用法一:根据行文的需要将课文中相关名句、语句、典故作为引子来“起兴”,以引起要说的话题论证主题思想借用法二:先简要的有选择性地叙述课文故事,后面一是用叙述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正面或反面(往往是反面)谈体会,从而与中心思想或话题相系;二是用议论将所揭示的话题与主旨相结合,产生一种论证的气势。 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篇目,可作为材料直接或间接引用。若引用得法,定会有点“石”成“金”的效果。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多媒体展示)古代学者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又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简单两句话,便概括出古代男儿舍身取义报国的壮志雄心,勾勒出中华儿女赤胆忠心,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高考满分作文《倾听心灵的钟声》)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选择永恒》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分别直接引用《孟子二章》中《鱼我所欲也》和间接引用了司马迁的《屈原列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材料,不是很好地论证了“心灵选择”这一话题吗?多媒体展示)“百年多病”,仍牵挂着“戎马关山北”,情不自禁的“凭轩涕泗流”。 在政治旋涡中苦苦挣扎的东坡高歌“大江东去”,让我们看到豁达豪放、淡泊开明的一代文豪风范。 面对沦陷的国土,一边是“烟雨断肠处”,另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辛弃疾却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经历亡夫之痛、丧国之忧的她。难怪她要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她迎着西风,点亮一盏孤灯,勇敢坚强的从黑暗中蹒跚走来,带着《漱玉词》,这人便是易安居士李清照。 ??练习: 《世界因多彩而精彩》的开头(多媒体展示)“‘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只是当时已惘然’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 2、使课文中的句子形式(语流、语势、语形等)进入作文。多媒体展示) “------清军溃败,非力不足,势不众,弊在技穷。技穷而力亏,溃败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穷耶?”曰:“苟和者源技穷也。盖屡战败,不能侥存。故曰弊在技穷也。”《过清论》) ??? 这段文字无论是形式还是语言都基本上来源于《六国论》开头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而标题《过清论》却来源于《过秦论》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