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doc

竞赛讲座17 -数学归纳法 基础知识 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竞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 (1)第一数学归纳法 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时,成立; ②假设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 (2)第二数学归纳法 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时,成立; ②假设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形式 (1)跳跃数学归纳法 ①当时,成立, ②假设时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 (2)反向数学归纳法 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对无限多个正整数成立; ②假设时,命题成立,则当时命题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 3.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 (1)起点前移:有些命题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正整数都成立,但命题本身对也成立,而且验证起来比验证时容易,因此用验证成立代替验证,同理,其他起点也可以前移,只要前移的起点成立且容易验证就可以.因而为了便于起步,有意前移起点. (2)起点增多:有些命题在由向跨进时,需要经其他特殊情形作为基础,此时往往需要补充验证某些特殊情形,因此需要适当增多起点. (3)加大跨度:有些命题为了减少归纳中的困难,适当可以改变跨度,但注意起点也应相应增多. (4)选择合适的假设方式:归纳假设为一定要拘泥于“假设时命题成立”不可,需要根据题意采取第一、第二、跳跃、反向数学归纳法中的某一形式,灵活选择使用. (5)变换命题:有些命题在用数学归纳证明时,需要引进一个辅助命题帮助证明,或者需要改变命题即将命题一般化或加强命题才能满足归纳的需要,才能顺利进行证明. 5.归纳、猜想和证明 在数学中经常通过特例或根据一部分对象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种不严格的推理方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猜想,其正确与否,必须进一步检验或证明,经常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是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极好的方法. 例题分析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例2.已知对任意,,且,求证:. 例3.如果正整数不是6的倍数,则不是7的倍数. 例4.设都是正数,证明. 例5.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数均有.求证:对于任意,均有 . 例6试证: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都有 . 例7试证:对一切自然数()都有. 例8.证明:任一正方形可以剖分成任意个数多于5个的正方形. 例9.设,,,求证:对一切均有 例10.已知,,求证:对一切,都是整数. 例11.设,是否存在关于正整数的函数使等式对于的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12.设整数数列满足,,,且.证明:任意正整数,是一个整数的平方. 例13.设为正数(),证明:. 例14.已知,(),求证:. 例15.整数列()满足,且有.求证:时,是奇数. 训练题 1.证明时,能被31整除. 2.设不小于6的自然数,证明:可以将一个正三角形分成个较小的正三角形.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设为自然数,求证:. 5.对于自然数(),求证:. 6.已知,,求证:对于一切,是整数. 7.设有个球分成了许多堆,我们可以任意选甲、乙两堆来按照以下规则挪动:若甲戴盆望天的球数不小于乙堆的球数,则从甲堆拿个球放堆乙堆,这样算是挪动一次.证明:可以经过有限次挪动把所有的球合并成一堆. 8.已知数列满足:,,(),试证:.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