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8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docVIP

【推荐】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8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8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

课时作业(十八) [第18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服饰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极为重要。近现代服饰又反映重大政治变动。下列服饰体现出这一特点的是(  )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3.传教士师古德说:“整个中国渴望改变;科举制成为过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政府也开始懂得其存在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爱国的精神正在产生抵制美货运动是最初的表现;对宪法和重组军队的要求已经得到回应;禁止缠足、女子教育、新建筑风格、治外法权都是热烈讨论的问题。”材料反映的年代应该是(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B.民国初期 北洋军阀时期 D.清朝晚期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第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辛亥革命铲除了中国社会传统陋习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记录者是普通百姓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送嫁妆”的物品统计。这些统计说明(  ) 时期 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A.社会生活的特点是土洋并存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C.改革开放促进了习俗的变化新时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人们对火车持漠视态度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纪事 《申报》  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中央日报》  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新民日报  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救亡情报》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都客观公允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年7月6日北京的文化人之间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发生一场无约之殴。《国风日报》等七家报社的工作人员(同盟会干事)将《国民公报》(非同盟会系报纸)经理佛苏、主编蓝公武痛打并将报馆一切机器什物捣毁一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同盟会认为“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能享有言论自由”国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国民享有一定的言论、著作、结社等自由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激年梁启超曾记载:(此电)由大西洋发循前此欧洲与东方通行之旧线至马尼刺复由马尼刺用新海电至旧金山经美洲大陆复还纽约。发电时十一点五十五分接电时间十二点四分三十秒相距仅九分三十秒。他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新发明(  )电报 B.电车 C.发报机 D.电磁一位久居上海的民族资本家一直坚持阅读《申报》以了解国计民生。在1918年的《申报》中他可能读到的新闻是(  )某华侨在沪投资开办西餐厅生意兴隆京剧名角谭鑫培奉旨入宫给皇帝表演丁日昌在台湾主持架设了有线电报线上海学生罢课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二、非选择题服装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探究一 服装与古代政治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在地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阳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也。”(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穿着服装的主要史实。结合所学指出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411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