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火灾防治方法概述(67页)解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地质构造及破坏程度 1)在地质构造破坏带,由于地应力的作用,围岩与煤层裂隙多、松软,煤层吸氧面积增大; 2)在岩浆侵入地区煤层受到干馏,易自燃。 3)四川芙蓉局统计:23次巷道掘进自燃火灾中,12次是 过断层时发生的。 3、围岩性质 煤层顶底板的围岩性质: 坚硬顶板压力大,煤易破碎。 坚硬顶板采空区不易冒落压实,形成较大的漏风通道。 如大同矿务局 4、采掘技术因素 1)巷道布置 全煤巷道的布置方式煤柱多、浪费资源、切割煤层多、回采率低易 自燃。应采用岩石大巷—岩石上山—岩石集中巷—联络石门的布置 方式。 2)采煤方法 应采用走向长臂式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或充填法管理顶板。采用 无煤柱开采、老空复采等。 老式采煤法:房柱式、仓储式、高落式、垛式及水采等易自燃。 目标:最小的煤层暴露面;最大的煤炭回采率; 最快的煤炭回采速度;最易于封闭的采空区; 5、通风条件 控制漏风是防止煤层自燃的关键!! 煤层最利于自燃的漏风条件:1m3的粉煤供风1.9m3/h。 采空区单位面积上的漏风量大于1.2m3/min.m2或小于0.06m3/min.m2不 易自燃。 防止漏风的措施: 1、加强密闭的质量; 2、减少煤层切割; 3、控制主要通风机压力,不超过300mmH2o(3000 Pa); 4、采用注浆、凝胶、均压等措施。 4.2 煤层自然发火期 《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47条规定: 1、煤层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该煤层定为自然发火煤层: 1)煤炭自燃引起明火; 2)煤炭自燃发生烟雾; 3)煤炭自燃发生煤油味; 4)采空区测取的CO浓度超过矿井 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 2、巷道中煤层自然发火期:应以自然发火地点在揭露煤之日起至发生自然发火时为止的时间计算,一般以月为单位。 3、回采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期:应以工作面开切眼之日起至发生自然发火时为止的时间计算,一般以月为单位。 4.2 煤层自然发火期 煤炭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煤层自然发火期三者关系?? 1)煤炭自燃倾向性 是煤层的自然属性,是煤本身的氧化能力和物理化学特征,即煤层自燃的能力。 2)自然发火危险程度 包含了内、外因的因素,表征煤层可能发生自然发火危险程度的大小。 3)煤层自然发火期 是自然发火危险程度在时间上的量度。 本资料来源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1)煤炭自燃的起因是细菌求生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能助长煤中有机物的氧化发酵生热,而导致煤的自燃。 2)该学说系由英国人帕特尔(Potter·M·C)于1927年提出。认为在细菌的作用下,煤在发酵过程中放出一定热量对煤的自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后来(1934年)有的学者认为煤的自燃是细菌与黄铁矿共同作用的结果。 4)1951年波兰学者杜博依斯(Dubois·R)等人在考查泥煤的自热与自燃时指出:当微生物极度增长时,一般都伴有一个生化的放热过程。在30℃以下是亲氧的真菌和放线菌起主导作用。使泥煤的自热提高到60-70℃是由于放线菌作用的结果。在60-65℃时,亲氧真菌死亡,嗜热细菌开始发展,在72-75℃时所有的生化过程均将消亡。 5)英国人温米尔与格瑞哈姆(Graham.J.J)曾作过如下实验,将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置放在温度为100℃的真空烘箱中,经20小时烘烤,应该说一切茵类均已死亡,但事后测试其自燃倾向性一如既往。 6)1956年苏联学者札娃尔齐通过实验后指出:在煤的自燃现象中,细菌不起任何作用。他认为煤的自燃是化学基链反应过程,而不是细菌作用。 细菌导因学说 1940年苏联学者特龙诺夫(Б.B.Tpoнoв)提出:煤的自热是由于煤体内不饱和的酚基化合物强烈地吸附空气中的氧,同时放出一定量的热量造成的。 这个学说提出的基点是建立在对各种煤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实验后,发现酚基类是最易氧化的。不仅在纯氧中可以氧化,而且与其它氧化剂接触时也可以发生作用。所以他认为正是空气中的氧与煤体内的酚基类化合物作用而导致自燃。 酚基作用学说 1)1870年瑞克特(Rachtan.H)经过实验得出:一昼夜里每g煤的吸氧量为0.1-0.5m1,而褐煤为0.12ml。 2)1945年姜内斯(Jones G.R)提出:在空气中,在常温下烟煤的吸氧量可达0.4m1/g。 3)1951年苏联学者维索沃夫斯基等人提出:煤的自燃正是氧化过程自身加速的最后阶段,并非任何一种煤的氧化都能导致自燃,只有在稳定条件下,在低温、绝热条件下,氧化过程的自身加速才能导致自燃。这种氧化反应的特点是分子的基链反应,也就是每一个参加反应的团粒或者说在链上的原子团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