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 述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 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疾病有关)。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 )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30%。 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属 6个血清型 汉滩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拉病毒、希望山病毒、 泰国病毒和萦托帕拉亚病毒 白蛉病毒属 30个血清型 内罗病毒属 27个血清型 乌库病毒属 7个血清型 另有22个病毒被认为是本科的可能成员。 布尼亚病毒科 因首先从乌干达西部的布尼亚韦拉分离到本科的而得名。 1975年正式命名。1980年被分为四个属 布尼亚病毒科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一科。 布尼亚病毒的感(传)染性 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 可感染小鼠 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 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样的疾病、出血热及脑炎。 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 有些病毒在其节肢动物媒介中,可经卵交配或胚胎期传播。 布尼亚病毒的变种 2010年0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变种, 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2010年我国SFTS病例主要集中在华中及华东地区,仅有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六省报告病例,2011年较前一年新增发病省份有:浙江、四川、江西、云南、北京、广西及陕西共七省,2012较2011年又新增福建、山西、湖南。 发病省份由2010年的六省扩大到十六个省市?(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各有1例输入性病例),有向西部和南部发展的趋势 发病季节 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人群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1.0×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30×109/L。 尿常规检查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 生化检查 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个别病例BUN升高。 病原学检查 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血清学检查 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尚在研究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 发热等临床表现 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 (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