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用:减少污水特征上的波动,为后续的水处理系统提供 一个稳定和优化的操作条件。在调节的过程中通常要进行混合,以保证水质的均匀和稳定,这就是均衡。 通过调节和均衡作用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提供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急剧变化 减少进入处理系统污水流量的波动 控制污水的pH值,稳定水质,减少中和作用中化学品消耗量 防止高浓度的有毒物质进入生物化学处理系统 当工厂或其他系统暂停排放污水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三) 辐流式沉淀池 机 械 刮 泥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三) 辐流式沉淀池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三)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刮泥机中心移动系统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四) 斜板(管)式沉淀池 斜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构 造 斜流式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斜管而构成。它由斜板(管)沉淀区、进水配水区、清水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组成。 按斜板或斜管间水流域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区分,斜流式沉淀池有同向流和异向流两种。污水处理中常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流沉淀池。 异向斜流式沉淀池中,斜板(管)于水平面呈60o角,长度通常为1.0m左右,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斜板(管)区上部清水区水深为0.7-1.0m,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四) 斜板(管)式沉淀池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四) 斜板(管)式沉淀池 斜流式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斜流式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在给水处理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废水处理中应用不普遍。在选矿水尾矿浆的浓缩、炼油厂含油废水的隔油等方面已有较成功的经验,在印染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中也有应用。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四) 斜板(管)式沉淀池 安装中的斜板/斜管沉淀池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四) 斜板(管)式沉淀池 斜板/斜管沉淀池运行进程中应防止斜板/斜管上浮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五) 沉淀池池型及经验设计参数 沉淀池各种池型的比较见表2-5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五) 沉淀池池型及经验设计参数 沉 淀 池 的 设 计 原 则 及 参 数 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 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2.沉淀池的只数 对于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个数不应少于2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教材表2-6的经验参数选用。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 见教材表2-7。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五) 沉淀池池型及经验设计参数 沉 淀 池 的 设 计 原 则 及 参 数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池超高不少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o,圆斗不宜小于55o;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6.沉淀池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 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对初沉池, 应不大于2.9L/(s·m); 对二次沉淀池, 一般取1.5-2.9 L/(s·m)。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 7.贮泥斗的容积 一般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2h计。 8.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值如下:初次沉淀池不应小于14.71kPa(1.5mH2O);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8.83 kPa(0.9mH2O);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11.77 kPa(1.2mH2O)。 第二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节 沉淀 三、沉淀池的构造与参数 (六) 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沉淀池均存在去除率不高的问题, 且占地面积较大,体积庞大 提高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