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6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6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6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下列时代,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的是 ①商朝 ②西周 ③春秋 ④战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首先出现于四川地区 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由北宋中央政府发行 3.安徽地区的商人群体兴起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夜市” D.手工业发达 5.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在 A.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7.实行均田制的时期包括 A.东汉和西汉   B.东汉至唐朝    C.北魏至唐朝  D.宋朝和明朝 8.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9.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0.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西周晚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唐朝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 A.筒车的发明 B.曲辕犁的创制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荒田开垦 .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农桑辑要》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4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 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x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