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篇 第六讲 城市化.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城市化 6.1 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的城市化 (2)非农产业的扩大 (3)空间的转化 (4)观念意识的转化 6.1.1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二元经济模型 1、不发达经济的低水平均衡陷阱 Q(产值)=f(L劳动,T土地,A技术) 土地与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即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上,随投入的劳动单位的增加,总产值的增量呈递减规律。 在一定极限内人口是持续增长的。意味着劳动力增长,劳动力持续增长就会对数量不变的土地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人均产值就会不断下降,也就是人均消费不断下降,从而导致贫困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产值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小。人均产值为Q/L,是下降的,说明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低,或经济水平越来越低。 人均收入水平不能低于最低生存费用水平。最低生存成本是人活下去的最低标准。低于此,人就要死亡。直到人口数量下降到能使人均收入达到最低生存费用为止。 耕地扩大(土地投入量增加),劳动边际生产率上升; 技术进步,意味着土地边际生产率和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 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口的持续增加,会形成新的均衡点,结果是人均收入仍恢复到最低生存费用水平上。 (图2-3) A(Qt,T1,L1,A1)→B (Q2,T2,L2,A2) 2、不发达经济中的劳动力状况 在总产值的曲线中有两个决定意义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E(图2-4),它是劳动边际产值为零的点(△Q=0)。超过了这个点之后,再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总产值也不再增加了。所以L2~L3这一部分劳动力对于这个经济体来说是多余的,被称为剩余劳动力。 第二个转折点是D,D点的斜率与OF平行。我们知道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都是劳动的边际值,而OF线是最低生存费用线,当二者平行时,说明新增劳动力所带来的产值的增加正好等于他的最低生存费用。超过D点,边际产值就小于最低生存费用,所以L1~L2这部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称为过剩劳动力或隐蔽失业劳动力。 结论:传统农业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内部劳动力过剩,一部分劳动力处于不充分就业或隐蔽失业状态。而劳动力过剩的原因又在于持续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之间的矛盾。 3、现代工业与劳动力转移机制 从工业方面看,它能吸收多少劳动力,取决于它在制度工资水平上的劳动需求。当资本数量一定时,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增加劳动的投入量,劳动边际收益也会下降。图2-6,工业部分的最大吸收量是L0点,它是由制度工资S和边际产出曲线M0的交点P0决定的。超过这一点,边际收益就低于农业制度工资,农业劳动力就不来了。 按照P1的边际收益支付工资,所能容纳的劳动力就为L1;按照P2支付工资,所能容纳的为L2。工资越高,容纳的劳动力越少。当资本量一定时,要获得高的生产率,人均占有资本量就要高,这样劳动力就要少。 结论:由于工业资本是可以再生的,通过积累可以不断扩大,因而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可以不断扩大。表现在图上就是边际收益曲线的上移。这就是人口由农村迁移向城市,或称为城市化的内在机制。 4、劳动力转移的进行与完成 制度工资:过剩人口是靠分享有效劳动力的产品而生存的,所以每人的实际消费量是按人口数量平均的产品量。这种按平均原则分配给每个成员的劳动收入,称为制度工资。 均衡工资:农村制度工资加上城市生活成本额外补偿。 真实工资:一个劳动力在城市中工作所能得到的实际工资。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向外流出,农村制度工资上升,因而均衡工资也上升。均衡工资与真实工资之差是劳动力转移的增加收入,它可以提高其生活水平,也是吸引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所在。 若真实工资不变,均衡工资上升,则增加收入减少。如果随着农村制度工资上升而均衡工资上升,在达到真实工资后,增加收入就没有了,农村和城市的实际生活水平也就相等了,劳动力的流动也就停止了。城市化也就完成了。 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的3个阶段图2-7: (1)工业劳动力由O增至Q1,农业劳动力由L3减至L2,这时农村中边际产值为零的劳动力全部转移出来了。 农业总产量不变,随着劳动力流出,出现剩余农产品,形成对流出劳动力的粮食供给。 (2)过了E点,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减少。因为L2——L1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产值大于零,故随其外流,农业总产量开始下降。农业所能提供的剩余农产品数额开始无法满足工业部门需要,出现粮食短缺,农产品价格开始上升,工业部门由于生活成本上升不得不提高工资。L2称为粮食短缺点。 (3)农业人口进一步外流,过了L1点,农业边际产出开始大于制度工资。农业收入不再取决于制度工资,而是由边际产值决定。过了L1粮食短缺进一步加剧,农业调整投入结构,增加资本投入,机械化、化学化过程开始,农业现代化起步,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所以L1点称为商品化点。 6.1.2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结构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