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班级:1118551
学生学号:111855107
课程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 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题 目: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谌 博
专业名称: 城市规划
指导教师: 胡凯华
2014年06月2日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农业工业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城市化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经济关系的剧烈变动,更驱动城乡地域土地利用的重大变革.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等系列问蘑。城市化必须以用地作为依托,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集聚,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士地进行高散、集约利用以促进形成结构舍理,功能互补,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城镇土地利用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土地利用
1 我国城镇化问题概述
1.1城镇化的涵义
1.1.1城镇化的概念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果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
1.1.2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虽然城市化进程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基本国情不同,有许多地方有别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市化起步较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时间更晚
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1949年才刚刚起步.既晚于发达国家,也晚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尽管1949年以前城市人口有所增长,但乡村人口增长更快,加之工业化仅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根本谈不上城市化的发展问题。我国真正进入城市化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1978—2002年全国的城市化率由17.9%上升到39 1%。
第二,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性明显
中国幅员广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东高嚣低。在我国现阶段,东部沿海一带的经济发展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决定了城市化在发展速度、规模和建设特点等方面存在蓍一定的地域差异。80年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逐步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滓唐、辽中南等城镇密集地区。从总体上看,该区应当成为国家推进农村城市化战略的重心所在。就西部地区而言,它的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很大,紧靠中心的城市或大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远远高于西部的其他地区,与东部沿海的差异也趋于缩小,这些地区在我国城市化战略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城市结构不平衡,呈现出较大的规模差距和地区分布差距
首先是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结构的不平衡。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大城市发展较馒,人口规模小的问题较为突出其次,城市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从我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情况看,我国总人的分布态势是东高西低、东密西疏,这是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所决定的。这样的布局又决定了城市在各地区间分布的不平
1.2我国城镇化的历史
1.2.1中国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
新中国建立50年来,根据不同阶段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政策,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启动、波动、停滞及快速发展阶段。5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年)
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战后的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现的时期。此期间重点是优先发展工业,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市化,初步推动了中国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年)
这一时期的城镇化受国家宏观政策失误的影响,经历了较大的起伏。仅1958年到1959年,城镇化率由15.39%升至19.75%。此时国民经济增长有相当严重的水分,实际上无力支撑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此时,国家及时采取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并动员2000万城镇人口回乡参加劳动,同时调整市镇设置,从而使城市人口急剧下降,即从1960年的1.3亿多降至1962年的1.1亿多人,仅1964年一年全国就撤消城市39个。经过调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城市人口恢复到了1960年的水平。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078年)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 2016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考点训练42套—23.doc
- 2016届新课标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6-4)功、功率、功能.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14 硫及其化合物.doc
- 2016年月历(_word版_可记事可完美打印).doc
- 2016年中考生物(第01期)大题狂做系列 专题05 人体的消化、呼吸、排泄(含解析).doc
- 2105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doc
- 06332 环境经济学.doc
- 2009061316 叶尔多斯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doc
- A 地球和地图.doc
- 多点监督与特征融合校准:目标检测算法的创新与突破.docx
- 南宁市门诊HIV_AIDS患者抑郁状况剖析与影响因素探究.docx
- 医疗过失犯罪中客观归责理论的精准适用与深度解析.docx
-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ocx
- 清解瘀毒胶囊对脑出血大鼠血红蛋白毒性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与突破路径.docx
- 泉州开发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分析.docx
- 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耦合及中国战略抉择.docx
- 分布式信号波达方向 - 时延联合估计算法的深度剖析与创新探索.docx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精神传播的创新变革.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