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认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四、作者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体会科普文章的语言: 1、简洁、严密、明晰。 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说明 事物的性质和关系。 中国:1、地震死亡人数应与建筑有关。现在的建筑结构大都是砖混结构与古代的木材框架结构不同,没继承古代的建筑特点。2、建筑质量存在问题日本: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 在经历了9.0级地震即大海啸后,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多层、中高层甚至高层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着,很多房子虽然被汹涌的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让建筑抗震再度成为焦点。在日本及台湾建造房屋多为高抗震的木结构及轻钢结构,加拿大及美国也多采用,建议重建家园不要再采用混凝土结构或砖混的预制板。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小结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级:8.0级, 汶川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2011年 3月11日日本地震:震级9.0级地震,最强烈海啸,最高达10米,福岛核电站爆炸。日本9.0级地震是汶川地震的30倍,致8928死12664失踪 死亡人数或超1.8万(2011-3-22前 ) 从中日地震死亡人数的比较中,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鉴真和尚纪念堂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他为中华人民中国国徽、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设计做出了贡献。 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 少年时的林徽因 美丽的神话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她出众的才貌令万种风情的徐志摩诗兴大作,使抑情重理的金岳霖冥思独想. 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宏伟气派、金碧辉煌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1-2)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 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二、(3-13)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14-17)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文法”)。 四、(18-20)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