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HC管桩信息化配桩施工技术
1、技术领域
预应力高强砼PHC管桩以其成桩工艺先进、成桩质量可靠、施工方便、价格合适等优点在软弱地基条件下的多层、中高层建筑深基础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地下持力层起伏较大的复杂地质,曾出现山坡状场地持力层起伏高达40米,很多施工技术人员无法较为科学地进行管桩配桩,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避免因压桩力达不到设计压桩力而出现“异常桩”现象,实际配桩往往偏于保守(宁可配长),结果造成较多桩长过剩,技术经济性差。但更大的问题是可能是超长的管桩露出地面,对基坑土方机械开挖带来很大困难。本技术通过对施工各信息综合运用,达到优化配桩目的,减少浪费,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2、技术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将桩基设计图与地质报告中的钻孔资料相结合。深入对地质报告的研究,利用AutoCAD中的surftabl命令,根据二维地质剖面图的地层界面曲线绘制出高精度的三维地质等高线模拟图。将桩位图加入等高线图中,可以直观地对各个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控制,以合理安排配桩。
同时对邻近建筑物已施工的PHC管桩施工记录进行Q-S曲线分析,以及对邻近建筑物地勘报告进行调查、分析,将两地勘报告中相应各地层的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与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进行提取并结合“规范JGJ94—94”中规定的参数值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参数值用于理论配桩过程计算。
2.1技术内容
2.1.1信息配桩工艺流程图
2.1.2关键控制点
(1)工程地质信息
工程地勘报告是通过相距一定距离钻探点所取出的岩心来判断出地质情况,对勘探点以外的地质情况具有一定的推测性,要想较准确的进行配桩,需要对地质信息进行更多的分析。
①、对邻近建筑物地勘报告进行调查、分析,将两地勘报告中相应各地层的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与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进行提取并结合“规范JGJ94—94”中规定的参数值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参数值用于理论配桩过程计算。
②、对邻近建筑物桩基PHC管桩所有压桩原始记录Q—S曲线(压桩力-入土深度曲线)进行分区块统计分析,对曲线出现拐点处的相应入土深度进行提取、汇总,采用概率统计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出最有可能出现拐点急剧变化的相应入土深度,该深度就是最有可能出现地层突变界面,然后对该片区内的地勘报告地层分界进行重新调整。
③、将调整后地层情况与拟建工程地勘报告中的地层情况进行对照,对两地勘报告中同一地层埋深差别较大的地层要多加注意,它说明该地层存在两种可能:要么是所建工程地勘报告描述不够准确,要么是地层起伏变化较大。因此在实际配桩过程中不但要参照地勘报告同时还要对邻桩压桩力Q—S曲线进行分析,并参照邻桩配桩情况及时对即将施工的下一根桩配桩进行调整。
④、利用AutoCAD中的surftabl命令,根据地勘二维地质界面剖面图绘制出高精度的三维地质等高线图,将桩基设计桩位图加入等高线图中,从而直观地对各个桩的配桩长度进行估算,以合理安排配桩。
(2) 工程设计信息
①、在全面施工前认真、细致的研究设计图,并与设计人员相互沟通,充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工程设计人员一般取设计压桩力等于桩极限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承载力特征值(R)×2)。由于管桩在施工结束后休止期内桩身摩阻力会有不同程度上升,将实际压桩力等同于设计极限承载力显然不太合理,规范对压桩力的取值也并未做出明确强制性规定,因此可要求设计人员对设计压桩力做适当降低,并通过现场试桩和静载荷试验来验证降低后的压桩力的可行性。
②、制定合理的压桩标准。参考地勘报告,选择地质复杂、地层起伏面大、层数多的勘探孔附近做试验桩,压桩力分别选用1.2R、1.4R及1.6R(R表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并做静载荷试验,通过大量的地质情况类似的工程桩静载荷试验特征曲线分析,可知压桩力在1.4R控制下的成品桩最终极限承载力已能达到设计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要求,沉桩休止期后单桩极限承载力(桩长大于25米)提高幅度可达到单桩设计极限承载力的25%~35%。根据对试桩施工记录、静载荷试验特征曲线、设计安全系数三者综合考虑,经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甲方同意,将设计压桩力做适当的降低调整,一般可将设计压桩力(设计压桩力一般为2R,R表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降低20%~30%,目的就是通过降低压桩力进而达到优化配桩的作用,从而达到对桩顶标高的有效控制,减少剩余桩长情况发生。
(3)对压桩标准终压力调整控制信息。
对不同地层沉桩休止期后桩身摩阻力上升幅度值缺乏统一认识,对具体地层具体上升幅度值缺乏一定的权威参考资料。
一般通过大量的沉桩施工记录和静载试验可知上升幅度为设计压桩力的20%~30%。加上设计压桩力一般为2倍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考虑到桩基的群桩效应,可对设计压桩力做适当降低调整,通过大量地质情况类似的工程桩静载荷试验特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