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源县十八连山镇雄达煤矿
探放水设计
矿 长:郭雄奇 矿长助理:郭雄映
安全矿长:张家胜 技术矿长:杨庆华
生产矿长:施传成 机电矿长:石晓明
编制单位:技术科 编制时间:2015.2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1
第一节 井田概况 1
一、地理概况 1
二、主要自然灾害 4
三、邻近生产矿井及井田内老窑 4
四、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 4
第二节 安全条件 4
一、地层 4
二、地层构造 6
三、煤层及煤质 8
四、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倾向及地温 16
五、水文地质 17
第三节 供水、生产、生活废水及井下水处理 20
一、供水水源 20
二、用水量估算 20
三、水源选择 21
四、供水系统 21
五、生产、生活污、废水及井下水处理 26
六、节水措施 26
第二章 矿井防治水 27
第一节 矿井防治水措施 27
一、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 27
二、防水安全煤柱留设 27
三、疏水降压措施 32
四、井下探放水措施 32
探水孔布置示意图 32
五、探放水设备 35
六、老窑积水的防治 35
七、进行探放水的巷道 37
八、井巷维修制度 37
九、通风管理措施 38
十、瓦斯检查制度及工作面瓦斯管理 38
第四节 矿井发生水灾时的处理措施 40
一、矿井发生水灾时的处理措施 40
二、矿井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 40
三、通信 41
探放水预测预报报表 42
避灾路线示意图 45
通风系统示意图 46
前 言
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多发,造成了极大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及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搞好和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和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严格贯彻和执行《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98号)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2013年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煤安监调查[2013]6号)等文件精神,认真按照文件要求,提高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实矿井水害防治责任制,切实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各项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结合本矿井的水文地质和井下水害实际情况,特编制本矿井探放水设计。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地理概况
1、矿井位置及交通
雄达煤矿位于富源县东南方向,属滇东煤田老厂矿区一、三勘探区结合部,行政区划隶属富源县十八连山管辖。区交通方便,煤矿通过6km的公路与矿区公路连接。煤矿至黄泥河镇39,至滇东电厂35km,距富源县城109km,至罗平县城84km,至贵州兴义市 66km,距南昆铁路大田边火车站39.5km,均为二级公路
2、地形、地貌
雄达煤矿位于十八连山,属构造侵蚀中山山原地貌。地形结构、地貌特征受制于地质构造,山体走向与地层走向呈北东向。地形切割剧烈,沟谷纵横,山峦起。区内最高点在北东部,海拔标高m;最低点在西南部边缘,宝河海拔标高约m,相对高差约m。矿区地形连绵起伏,整体地形呈北东高南西低,相对高差较大。有两河,毛家沟属于区内的主要地表河流,位于区东南边,流向北东南西羊宝河位于区的西南边,流向北西南东,在区的南部边界外侧与毛家沟小河交会后,流入黄泥河,属南盘江水系,珠江流域。其水源都是由T1f与T1K或P13各地层的山汇集而成,河床纵坡陡,流水湍急,流量变幅大,雨季山洪流量最大可达10m3/S,常流量一般为129L/S330L/S。矿井现有两回10kV电源,一回LGJ-95型架空线引自大格35kV变电站,长2km;备用电源以LGJ-120型架空线引自老厂110kV变电站,长11km。分布呈北东条带状,由北西而南东层位渐新,出露最低层位为上二迭统龙潭组第三段底界(C17煤层—P2 L ),最高层位为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可见厚度>570,钻孔揭露到茅口组顶部。由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Q)为松散沉积,主要分布于毛家沟小河与羊宝河两侧及平坝之中。其岩性褐红色红粘土、黄灰色碎石、灰色、褐黄色粉质粘土、砂砾等组成厚度020.0m不等。飞仙关组(T1f)由一套滨海到浅海泥岩及砂岩组成,颜色多为暗紫、紫红、灰紫等色,中上部古生物较发育,以瓣鳃类为主,腕足类次之。岩性、化石群可与滇东、黔西相对比。厚度>259.39,与下伏卡以头组为连续过渡。依岩性和生物群分三段,一、二段各分两个亚段。第三段(T1f3)为灰绿(风化后呈黄绿或淡黄色)细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粗粉砂条带,中部及上部出现紫色条带,顶部夹薄层介壳灰岩,底板分段标志为屑绿泥石、石英、长石细砂岩,有大量正海扇化石出现。岩性镜下鉴定:岩屑多为玄武岩质,以及石英、长石、绿泥石、辉石等组成,胶结物为泥质和铁质,常次生碳酸岩化。第二段(T1f2)上亚段(T1f22):上部为紫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