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学2 原料及其预处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典型生产工艺流程 可塑性判别 可塑性指数 可塑性指标 可塑性评价 15 3.6 好 7~15 2.5~3.6 中 1~7 2.5 弱 1 非塑性 注:不同黏土的可塑性 不同,即达到可塑性时的含水量不同。 可塑性产生原因:1.由于离子吸附,黏土颗粒周围形成适当厚度的 水化薄膜,受力作用时,水膜起润滑作用,可任意滑移变形。2.颗粒间形成毛细管,水膜就成了张紧膜,使发生滑移的颗粒不致脱离分开,起保型作用。 只有当泥料的水分适中时,才能在黏土颗粒周围形成一定厚度的连续水膜,黏土颗粒的可塑性才最好。 澄清剂 澄清剂: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 粘度,促进排除玻璃液中气泡的物质称为澄清剂。 常用的澄清剂种类: 氧化砷和氧化锑 硫酸盐原料:硫酸钠 氟化物类原料:CaF2、Na2SiF6 复合澄清剂 澄清过程 通常所说的玻璃液的澄清过程是指排除玻璃液中可见 气泡中的气体。根据以上所述的气体平衡关系,要消除可 见气泡,有两种途径: 使可见气泡上浮到液面破裂,气体进入炉气中; 使可见气泡中的气体溶解到玻璃液中。 通常不可行 对于第一种方式,可见气泡从玻璃液中上浮过程符合 Stocks 定律: r----气泡的半径 v----气泡上浮速度 g----重力加速度 ρ、 ρ` ----玻璃液和气泡的密度 η----熔融玻璃液的粘度 2 r2.g.(ρ-ρ`) 9η V= 在等温等压下,使气泡变大的两个因素: 使多个小气泡汇集合成一个大气泡;但实际上气泡 间距远,加之玻液表面张力大,难以实现。 使玻璃液中溶解的气体渗入气泡,使之增大。 澄清剂原理: 澄清剂是指在玻璃熔化高温阶段释放出气体,促进玻璃 液中已有的可见气泡长大,并加速上浮,玻璃液的澄清过程 因而明显加速的物质。 硝酸盐分解(500℃以下开始) ↓ O2↑ As2O3 + As2O5 As2O3+O2↑ 600-1200 ℃ 1200 ℃ 作用过程: 澄清剂原理: 着色剂 定义:使物质着色的物质,称为物质的着色剂。 作用:使物质对光线产生选择性吸收,显出一定的颜色。 陶瓷、水泥、玻璃均使用着色剂。 在玻璃生产中,根据着色剂在玻璃中呈现的状态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着色剂 离子着色剂 胶态着色剂 硫硒化物着色剂 1、离子着色剂 一、锰化合物——与铁共用,可以获得橙黄色到暗红紫色的 玻璃。与重铬酸盐共用,可以制成黑色玻璃。 二、钴化合物——它使玻璃能获得略带红色的蓝色,加入0.1% 的一氧化钴,可以获得明亮的蓝色。 三、镍化合物——能使钾—钙玻璃着成浅红紫色,钠—钙玻璃 着成紫色(有生成棕色的趋向)。 四、铜化合物——与Cr2O3或Fe2O3共用,可制得绿色玻璃。 五.铬化合物——在还原条件下使玻璃着成绿色;在氧化条件下, 使玻璃着成黄绿色;在强氧化条件下CrO3数量 增多玻璃成为淡黄色至无色。 六.钒化合物——钒的氧化物能使玻璃着成黄色(V5+)~黄绿色 (V3+),蓝色(V4+)。钒氧化物用以制造吸收 紫外线和红外线玻璃,如护目镜等。 七.铁化合物——氧化亚铁能将玻璃着成蓝绿色;氧化铁能将玻璃 着成黄色;氧化铁与锰的化合物,或与硫及煤粉 共同使用,使玻璃着成琥珀色。 ‘ 八.硫——硫在一般玻璃中主要是形成硫化物(硫铁化钠和硫化铁)使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