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胺在过敏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组胺主要是通过结合H1-受体产生,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瘙痒等。 组胺能使炎症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增加黏附分子和MHCII类抗原的表达,参与I型变态反应迟发相的形成。 组胺借H1、H2、H3、H4受体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发挥多种免疫调节功能,包括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调节Th1/Th2平衡、诱导Th1细胞增殖和IFN-γ产生,以及促进人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和溶酶体酶等。 抗组胺药的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 乙醇胺类、乙二胺类、烷基胺类、哌嗪类、哌啶类及吩噻嗪类共六大类 根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第1代抗组胺药 第2代抗组胺药 “新型抗组胺药” 第1代抗组胺药 传统抗组胺药或镇静类抗组胺药 多为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H1-受体而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 2~3小时起效 其代表性药物有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羟嗪、异丙嗪、赛庚啶、酮替芬等 第2代抗组胺药 非镇静类抗组胺药 由于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嗜睡副作用较第1代明显减弱或消失 起效快:1小时以内起效 代表性药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特非那丁、阿斯咪唑等。 “新型抗组胺药”/改良第二代抗组胺药 此类药物多为第2代抗组胺药的活性代谢产物 主要体现为中枢镇静作用进一步减弱,服药量减少,但疗效是近似的 代表性药物: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 这类药物的价格往往过于高昂,其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能并不乐观 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 大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明: 第2代抗组胺药在治疗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 安全性优于第1代抗组胺药 变应性鼻炎 ARIA(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2008 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2-4周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能有效缓解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鼻痒、打喷嚏和鼻溢症状,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在哮喘发作或吸入性抗原刺激以后,患者血清组胺水平升高并同时伴有气道速发和迟发相反应发生 绝大多数哮喘患者有鼻炎 口服抗组胺药对哮喘有一定疗效 荨麻疹 抗组胺药能有效减少急、慢性荨麻疹患者风团的数量、大小及风团持续的时间,并能减轻瘙痒症状 对皮肤划痕症,胆碱能性、寒冷性和压力性荨麻疹抗组胺药也具有明显的疗效。 抗组胺药副作用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心脏毒性 其它: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和水钠潴留等。赛庚啶尚可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长期使用可因食欲增强而增加体重。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 相同的发病因素 相同的炎性介质参与 相同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相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互影响症状的严重性(鼻炎位于主导地位?) 全身因素起重要作用 鼻部疾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影响哮喘的治疗效果 ARIA:上下呼吸道的共同特征 AR治疗:对哮喘的影响 JACI 2002 JACI 2004 AR治疗:减少哮喘急诊 Adams RJ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109:636 鼻内激素 抗组胺药 Corren J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113:415 AR治疗:减少哮喘急诊和住院 ARIA 2008 update ? 口服H1抗组胺药对哮喘有一定疗效 A ? 鼻内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有效 B ? 鼻内糖皮质激素减少哮喘发作 B EBM推荐力度 One airway , One disease 选择不同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的影响 Only continuous treatment can improve underlying inflammation.长期服用可改善局部组织炎症状况 2. Continuous treatment may improve asthma in patients with comorbid rhinitis and asthma.长期服用可改善哮喘症状 ARIA (2001, 2008) * * 抗组胺药物在儿童过敏性 疾病的应用 环境因素 多基因遗传 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 12亿人中2.5亿人(22%)罹患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 原因尚不清楚? 过敏性疾病–全球关注的公共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