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地下水类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 ???? 对于软土层,如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时,如降水措施不当, 会带来以下后果: 周围地基土层产生固结沉降; 可能造成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不均匀沉降 使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颗粒流失,甚至掏空,导致建筑物开裂和危及安全使用。? 上海康乐路十二层大楼,采用箱基,开挖深度为5.5m,采用钢板桩外加井点降水,抽水6天后,各沉降沉测点的沉降量如表所示。??????? 降水与地面沉降??? 表5-5 ? ???? 降水期间,距基坑6~10m处旧民房有裂缝。在上海地区井点降水的影响范围一般为84m。 离降水井点距(m) 3 5 10 20 31 41 地面沉降量(mm) 10 4.5 2.5 2 1 0 流砂:当地下水自下而上流动时产生的动水压力等于土体的有效重度γ‘时,?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等于零,土粒就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机械潜蚀:如果地下水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小于土颗粒的有效重度γ‘,那么,虽然不会发生流砂现象,土中细小颗粒仍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携带而走,时间长了,在土层中将形成管状空洞,使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机械潜蚀。 ???? 二、动水压力产主流砂和潜蚀 三、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当建筑物基础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对基础底面产生静水压力,即产生浮托力。 ????地下水不仅对建筑物基础产生浮托力,同样对其水位以下的岩石、土体产生浮托力。 第二节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及含水层 ?1. 基本概念 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如岩石裂隙、溶穴、土孔隙等)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的来源: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降落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沿地面汇集于低处,成为河流、湖泊、海洋的地表水,而地表水也可以通过岸边或谷底渗入地下。 存在形式: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 分类:根据岩土中水的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地下水分为: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以及结晶水和结构水。其中毛细水和重力水对地下水的工程特性有很大的作用。 2. ?毛细水 受毛细作用控制的地下水称为毛细水 对于土体来说,毛细水上升的快慢及高度决定于土颗粒的大小。 土颗粒愈细,毛细水上升高度愈大,上升速度愈慢。 土颗粒愈粗,毛细水上升高度愈小,上升速度愈快。 粗砂中的毛细水上升速度较快,几昼夜可达到最大高度,而粘性土要几年。毛细水主要存在于直径为0.5~0.002mm大小的孔隙中。 ????毛细水对建筑工程的意义主要有: (1) 产生毛细压力,?对于砂性土特别是细砂、粉砂,由于毛细压力作用使砂性土具有一定的粘聚力(称假粘聚力)。 (2)毛细水对土中气体的分布与流通有一定影响,常常是导致产生封闭气体的原因。 (3)当地下水位埋深变浅时,由于毛细水上升,可助长地基土的冰冻现象;使地下室潮湿;危害房屋基础及公路路面;促使土的沼泽化、盐渍化。 3.重力水 重力水,也称自由水,是受重力控制的地下水。 当岩石、土层的空隙完全被水饱和时,粘土颗粒之间除结合水以外的水都是重力水,它不受静电引力的影响,而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可传递静水压力。 ???? 含水层:我们把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或土层,称为含水层。 ??? 隔水层:是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土层,或者这些岩土层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 1.岩土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满足够数量的重力水; 2.这些重力水能够在岩土空隙中自由运动。? 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即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一、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土层中。 上层滞水的主要特征: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 工程意义:冻胀、翻浆 二、潜水 1. 定义: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2. 特征: (1)潜水有自由表面; (2)水量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 (3)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 (4)水质易受污染。 3. 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 地表水 深层地下水 4. 排泄: 渗入地表水体 蒸发 泉 三、承压水 1.定义: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 2. 特征: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