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解决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1.风险分类概要 1.1风险分类的含义 1.2 风险分类的目的 1.3 分类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4 分类的相关要求 1.5 分类的基本程序 2.五级分类 2.1 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 2.2 五级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2.3 分类中需注意的特别事项 2.4 五级分类相关表格 3.十级分类 3.1 十级分类的核心定义 3.2 十级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3 分类中需注意的特别事项 3.4 十级分类的相关表格 4.四大分类工具 4.1 财务分析 4.2 现金流量分析 4.3 非财务分析分析 4.4 担保分析 1、风险分类概要 1.1 风险分类含义:风险分类是指根据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对信贷质量做出评价的分类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1.2 风险分类的目的:促进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银行信贷资产实际价值,真是、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现信贷资产在操作、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信贷管理;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1.3 分类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3.1 风险分类与期限管理的关系 风险分类是以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来判断贷款质量,但并不排斥逾期长短对贷款质量的影响。期限管理不能准确反映贷款质量状况,贷款逾期并不一定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恶化,贷款未到期也不一定说明没有内在风险。如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不符合借款人的生产周期(农户)或经营周转周期(企业)而形成的贷款逾期现象;有些贷款虽然表面上没有逾期,但银行采用变相办法,使其维持在四级分类中的正常贷款之内,掩盖贷款质量的真实性。但从偿还性上看,贷款逾期时间长短仍是五级分类是衡量贷款质量的客观标准之一。我们农村金融机构中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以及其他一些额度较小的贷款,不具备分析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条件,在分类中将期限作为分类的主要因素,同时参考其他因素进行分类,但不能简单互换。 1.3.2 风险分类与信用评级的关系 风险分来在信息覆盖、评价深度、操作频度等方面都不同于客户评级,即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分类过程中也不能相互代替。实行风险分类需要综合与贷款有关的全部信息进行分析,不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财务分析还是非财务都要考虑,客户信用评级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有关系,但五级分类只是将信用评级作为影响分类的因素之一。只有对没有任何信用记录的新客户才需要更多地依赖客户的信用评级去了解客户。另外,同一客户的多笔借款往往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分类时需要每笔分别对待,逐笔分类,甚至对其中的一笔进行酌情拆分。而客户信用评级只能了解借款人的整体状况,无法掌握到每笔贷款的质量形态。还有就是时间要求不一致,对企事业单位的信用评级一般是一年一次,小额农户是二年一次。而风险分类一般要求按季或至少每半年一次,风险变化大的,可能随时进行调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信用等级好的还款能力不一定强,如果用以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五级分类,就会掩盖和影响贷款质量的本质,分类人员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过于重视客户背景,而忽视贷款偿还可能性的倾向。 1.3.3 风险分类与还款来源的关系 风险分类的核心内容是贷款的偿还可能性,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又是决定贷款偿还性的最主要因素。在一些信用环境不理想的地区,有些借款人明明有还款能力,却偏偏赖账不还,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而银行又很难通过法律途径迅速地保全资产,因此,担保仍然是保全资产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分类当中注重第一还款来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 1.3.4 风险分类与信息缺失的关系 风险分类是依据借款人的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来分析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其分类结果建立在大量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基础之上。其中一些重要文件的遗失,会严重影响贷款到期收回和分类结果。随着风险分类工作的持续开展,我们必须健全信贷档案,督促借款人完善财务制度,及时提供财务报表,连续收集和监控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调查和掌握借款人的非财务信息,不断完善风险分类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相关信息,才能更好的完成风险分类工作。 1.4 分类的相关要求(以我行为例) 分理处:分类认定权限为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须报支行审批; 支行:分类认定权限为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须报总行行审批; 自然人贷款100万元(含)以下须上报审批分类结果的,以分类清单方式上报; 100万元(含)以下小企业贷款需填制分类认定表(以《自然人其他信贷资产分类认定表》代替)上报审批分类结果; 100万元以上的贷款需填写认定表和撰写分类工作底稿一并上报审批分类结果(企业贷款使用《企事业单位信贷资产分类认定表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