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共混改性聚酰亚胺薄膜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聚共混改性聚酰亚胺薄膜 俞娟 目录 研究背景 实验部分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 聚酰亚胺薄膜(PI)就以其优异的电气性能、耐高温等性能,作为高性能绝缘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电子电气工业等领域[1]。由于聚酰亚胺分子链本身的刚性以及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其具有优良的耐溶剂性能,但同时也是阻碍其加工的最大缺点。 因此,降低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改善它的加工性能,是薄膜研究的重点[2]。 PMDA/ODA型PI,由于其结构中杂环的强极性和很高的极化率会产生很大的凝聚力,使亚胺单元间的缔合力非常高,分子链的易动性下降,从而使其具有高分解温度(Td)和Tg。因此要使其具有可塑性就必须降低其分子间的凝聚力,必须使聚合物的重复单元中的亚胺单元相对浓度降低[3]。 为此本文选用两种反应活性较好的二胺单体和均苯四甲酸酐(PMDA),分别通过共聚和共混的方法,得到两种系列的聚酰亚胺薄膜,并考察了薄膜的热性能与力学性能,以及在常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实验部分 实验原料 PMDA,ODA,DAMI, DMAc,DMF 表征手段 FT-IR TMA TGA 机械性能 溶解性能 实验方法 共聚型聚酰亚胺 采用两步法,即将二胺单体和PMDA在溶剂中生成聚酰胺酸,其中二胺单体为ODA与DAMI的混合体,两者的摩尔比分别为5:1、3:1、1:1、1:3、1:5。 流延法得到共聚型聚酰亚胺PI-a 共混型聚酰亚胺 采用两步法,将ODA(或DAMI)和PMDA在溶剂中分别生成两种聚酰胺酸,然后将两种聚酰胺酸溶液(PMDA/ODA和PMDA/DAMI型 )以一定的比例(5:1、3:1、1:1、1:3、1:5 )混合,连续搅拌2~3h,形成共混型PAA溶液 流延法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PI-b 结果与讨论 FTIR-ATR分析 玻璃化转变 TG分析 机械性能 溶解性 PMDA/ODA型PI高聚物,分子排列整齐,堆砌密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普通溶剂分子很难渗入高聚物内部,只能溶解于强极性溶剂。 共聚物中引入第三种单体,破坏了分子链的规整性和对称性,使其结晶倾向减小随着分子主链上柔性基团(—O—等)的比例逐渐增加,分子的堆砌变得较为松散,分子链的柔顺性增加,提高了PI的热弹性能和黏结性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聚合物的溶解性[10]。 结论 薄膜经过热亚胺化处理后,亚胺化完全;改性PI分子链中含有S=O和S=C。 共聚(共混)PI均为均相体系,随着柔性基体含量的增加,其Td呈现下降趋势,且居于两种纯聚物之间。 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由于分子链中柔性基团消耗了部分应力,使得改性PI的弹性模量和强度有所降低。 随着分子主链上柔性基团的比例逐渐增加,分子间作用降低,使得高聚物的溶解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JIQIANG XIA, JINWEI WANG, M. P. SRINIVASAN. Linear and networked blends and copolymers of polyimide[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6, 100: 3000-3008. [2] 戴冕,陈大俊,张清华. 共聚型聚酰亚胺的热性能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5): 149-155. [3] YOSHIO IMAI, RIKIO YOKOTA. Saishin polyimide, Kiso to ouyou [M]. Japan: NTS Inc., 2002: 173-174. [4] YONGSOK SEO, SANG MOOK LEE, DONG YOUNG KIM, et al. Kinetic Study of Imidization of a Poly(ester amic acid) by FT-Raman Spectroscopy[J]. Macromolecules, 2005, 21(5):149-155. [5] 宁永成.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485-497. [6] 王丽娜,曹义鸣,周美青,等. 共聚聚酰亚胺膜材料的合成及其气体渗透性能研究[J]. 高分子学报,2008,8: 753-758. [7] YAN WANG, SUAT HONG GOH, TAI SHUNG CHU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hljianj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