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第一个穿旗袍的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是中国第一个穿旗袍的人.doc

谁是中国第一个穿旗袍的人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发展下来的 。众所周知,古代的服装多为上衣下裳形式,而在众多古代服饰中,只有深衣是衣与裳连在一起的。《礼记·深衣篇》有记载: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采者。但事实上深衣制作时还是上下分裁,中有缝连接,将上衣下裳连成一体。深衣自春秋战国一直到汉代都为人所重视,后世的袍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在马王堆出土的古代深衣,提供了确切的形样。裳的一侧相连,另一侧用曲裾掩盖,这与后世的袍服是十分相近的.深衣在中国政治服饰上也有一定位置。 《深衣篇》有载: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在古代,深衣虽不是法衣,但圣人服之,先王贵之。士之吉服除朝祭之服外,深衣为次等服饰,而庶人吉服惟深衣。可见,深衣的用途之大,深衣后来演变为袍服。袍服开始代替深衣,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袍,明代直身,这些都是典型宽身袍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和统治阶层,而后在民间也蔚然成风。服饰的宽大,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标志。在宋代上衣下裳制与袍服制是并行不悖、旗鼓相当的。 但随着顺治帝入关建立后金,满族的袍服开始占据主要地位。清朝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易服浪潮,传统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制被压制下去了,于是袍服在这时成为主要服装。由于清朝满族原为游牧民族,因此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激烈运动。清朝中后期,随着康乾盛世的远去,旗人生活安逸腐败,旗袍开始趋向于宽博来隐藏女子曲线美,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这体现出清代统治者病态的审美观。装饰也其繁琐,几乎至登峰造极的境地。领、袖、襟、裾有多重滚边镶绣,有的旗袍可以说是几乎看不出本身面料质地。186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了,随之而来的也有外国的服饰理念。 旗女之袍渐受日本欧美等国服装影响,融入了不少特点,形成了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 旗袍是近代中国妇女服饰的最大特点,它既适合中国妇女穿着,又吸收了西装的优点,即造就了民国旗袍的魅力。民国时期旗袍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并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为经典旗袍;第二个阶段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 使旗袍更加西化,称为改良旗袍。从时间上来说是以30年代为分界的。 辛亥革命后,人们还大多穿着清代服饰,而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 20年代前,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对生活的追求无疑的体现在当时的服装上。以上海为中心的女性妆饰新一轮的展示台,已悄然拉开帷幕。在这一时期,城市女性中率先兴起一阵文明新装热,即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城市女性视之为时尚而纷纷效仿。 《妇女杂志》第九卷第一号载:“民十二年时上海的妇女运动照片中,大部分都还是着上衣下裙,数十人中只有一妇人穿旗袍也较为宽博。上衣多为腰身较小的大衫袄,摆长不过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呈喇叭形,袖口一般为7寸,称之为倒大袖,衣摆多为圆弧形,裙为套穿式,初尚黑色长裙,长及足踝,后至小腿以上。”此时的旧式袄裙也层出不穷地变换小花样,如裙面褶裥越来越少,衣领降低,露出颈部。旧的服饰逐渐远去,新的服饰接踵而来。最初旗袍是以无袖马甲的改良形式出现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随着不断的改良,演变成了现在的旗袍。20年代初,京派旗袍初露头脚。张爱玲评价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20年代中叶初,一种新的旗袍流派诞生。上海是当时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其它地区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这一新流派被称为海派,它从此便开始领导旗袍的发展。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摆线提高至膝下,喜倒大袖,旗袍呈平直造型,几乎看不出胸腰臀曲线,腰节线较低。而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这一时装最显著的特征是倒大袖,它一直到30年代才慢慢消失。 当代旗袍 自上世纪70年代后,中国十年浩劫的远去使中国服装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在一些人眼中80年代将又是旗袍一统天下的时期。照理说社会变得宽容,人们爱美的天性不再受那么多束缚,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理应会再次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只少数年纪大的人在穿。不能否认旗袍在改革开放了的国土上已显得有些落伍了。中国人多年的自力更生,与新鲜事物接触勾起了人们躁动的心态,他们憧憬未来,渴慕外面世界。这一时期,连衣裙、喇叭裤、发式、鞋袜……从头到脚的模仿西方,人们便开始狂热的追求外来的东西了。他们再无暇重温昔日旗袍的旧梦,更不再会平心静气的去做旗袍的审美者。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旗袍的流行。 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