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02(新38)第二讲电动机带负载特性..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Z02(新38)第二讲电动机带负载特性.

第2讲 电动机变频后的带负载特性 2.1 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1.1 异步电动机的自然机械特性 1.自然机械特性 2.机械特性说明的问题 3.机械特性的“硬”与“软” 2.1.2 异步电动机的人工机械特性 1.转子串联电阻的机械特性 2.改变电压的机械特性 3.改变频率的机械特性(kU=kf) 2.2 低频时临界转矩减小的原因 2.2.1 与磁通有关的因素 2.2.2 临界转矩减小的原因 假设:(1)ΔU=30V[I1=I1N](约30~40V) (2)≈ U1X-ΔU1 2.3 增大转矩的对策① ——V/F控制方式 2.3.1 V/F控制的基本思想   1.设置转矩提升功能 2.转矩提升的含义及效果 3.转矩提升存在的问题 2.3.2 关于转矩提升量的讨论 1.负载一定,电流与转矩提升量的关系(低频运行). + 2.低频运行时,不同转矩提升量的电流曲线 2.低频运行时,不同转矩提升量的电流曲线 2.3.3 变频器的U∕f线 1.U∕f线可以预置 2.低频重载实例 3.低频轻载实例之一 4.低频轻载实例之二 5.转矩提升量的初定 休 息 15 分 钟 2.3.4 关于基本频率的讨论 1.电动机的磁通与基本频率的关系 2.调整基本频率的实例之一 3.调整基本频率的实例之二 4.调整基本频率的实例之三 2.3.5 电动机机械特性的调整 1.转差补偿 2.下垂特性 2.4 增大转矩的对策② ——矢量控制方式 2.4.1 基本概念 1.直流电动机的特点 2.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2.4.2 电动机参数的自动测量 1.需要测量的参数 2.自动测量的方法 2.4.3 电动机的转速反馈 1.有反馈矢量控制 2.无反馈矢量控制 3.不适用矢量控制的场合 2.5 增大临界转矩的对策③—直接转矩控制方式 2.6 变频调速的有效转矩线 2.6.1 有效转矩线的概念 2.6.2 额频以下的有效转矩线 1.有效转矩线的得出 2.低频时有效转矩的改善 2.6.3 额频以上的有效转矩线 休 息 15 分 钟 2.7 变频器拖动系统的构成 2.7.1 构成示例 2.7.2 传动机构 1.拖动系统的传动机构 2.传动机构的折算  3.传动比与工作频率 4.改变传动比实例 2.7.3 有效功率与频率的关系 1.电动机的有效功率与频率  2.拖动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 2.8 变频拖动系统的常见误区 2.8.1 误区①—甩掉减速器 1.错误想法 2.错误原因 2.8.2 误区②—通过加大工作频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1.错误想法 2.错误原因 2.8.3 误区③—用四极电动机代替六极电动机 1.错误想法 2.错误原因 2.8.4 排粉机实例 1.实例 2.改选六极电动机 29 图2-1 异步电动机的自然机械特性 a)自然机械特性与工作点 b)机械特性的关键点 图2-2 机械特性的含义 a)从电动机看 b)从负载侧看 变频效颦赛“西施”! 图2-4 转子串联电阻的机械特性 a)转子串联电阻的电路 b)机械特性 图2-5 改变电压的机械特性 a)电路图 b)机械特性 图2-6  fX≤fN时的机械特性 a)变频调速  b)变频机械特性簇 图2-10 转矩提升量的定义 a)转矩提升的含义 b)变频器输出电压 c )电动机机械特性   图2-28 无反馈矢量控制 a)无反馈矢量控制示意图 b)机械特性 何谓有效转矩? 图2-45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错误原因 a)原拖动系统 b)加大频率后的结果 图2-12  U∕f线的类型之一 a)U∕f线类别 b)恒转矩类U∕f线 c)二次方类U∕f线 图2-27 有反馈矢量控制 a)有反馈矢量控制的接线 b)附加过渡轴 c)附加过渡轴套 d)机械特性 图2-15 离心浇铸机的U/f线选择 a)离心浇铸机示意图 b)离心浇铸机的机械特性 c)U/f线的选择 图2-26 自动测量的方法 a)旋转自测量 b)静止自测量 磁 通 活 动 了 ! 电气工程师要 全面了解拖动系统! 图2-25 矢量控制时需要自动测量的参数 a)电动机的铭牌 b)电动机的等效电路 图2-24 矢量控制基本思想 a)矢量控制框图 b)矢量控制机械特性 图2-23 直流电动机的特点 a)直流电动机构造 b)直流电动机电路 c)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 图2-38 传动比与工作频率 图2-3 机械特性的“硬”与“软” a)硬特性 b)软特性 c)特别硬特性 图2-22 两台电动机带同一负载 a)行车实例 b)负荷率不等 c)下垂特性 d)负荷率接近 图2-44 提高劳动生产率 a)原拖动系统 b)提高生产率设想 图2-43 甩掉减速器的结果 a)原拖动系统 b)变频拖动系统 图2-42 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