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自然发火()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事故经过及处理措施 (一)事故经过 ?11月6日发现6#支架(支架编号自下而上)顶板有微量一?氧化碳,7日在同一位置的一氧化碳上升到30ppm。11月11日在l#支架后部顶板查出一氧化碳?218ppm,之后在工作面下部架间窝,顶板都能查出一氧化碳,这段时间通风队在回风隅角?向l#架后部顶板打钻注水。?11月20日工作面停采,到11月23日整个工作面支架前梁顶板、架?间钻孔内都能查出一氧化碳,并发现64#,?69#、106#支架破碎顶板有少量雾气。发现一氧化?碳后通风队员立即全力以赴采取用煤电钻打眼插管、注阻化剂、注水、注黄泥浆等措施进行?治理,特别针对出雾气的地点打钻注阻化泥浆,11月25日后情况有所好转,?26日40#、44#?支架顶板又出现少量雾气,11月29日开始向4322上顺槽沿空侧以及4320停采线压注黄泥浆。11?月29日105#支架顶板气样分析一氧化碳高达1312ppm,并首次分析出乙烯(C2H4),?11月30?日夜班同一地点有煤焦油味,通风人员又在105#架顶和其它地点注浆,井在2#轨道下山向?4322面上隅角打钻注浆。根据以往在撤面时支架间以及顶板出现一氧化碳时采取插管注水的治?理经验,即在工作面架间采用煤电钻打孔注水处理,共计施工300多个孔。注水后一氧?化碳有所下降, 四、事故经过及处理措施 ?12月1日到5日工作面架间钻孔一氧化碳趋于稳定,随开始边处理边撤架子工?作。?12月6日到7日气样分析部分钻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在逐步升高,?12月8日105#支架钻孔中一氧化碳浓度猛升到6201ppm。12月9日工作面下部跨落比较严实,工作面风量降到229m3/min,由于升压的作用工作面上部钻孔中一氧化碳浓度又迅速下降,但是下顺槽外工作面一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从12月10日开始迅速升高。?12月11日矿举行反风演习,13时西风井主要通风机停风15分钟后发现进风?隅角和43#、44#架后有微量青烟,注浆处理人员认为是雾气,随进行注浆注水处理后雾气消失,?同时44#架后局部出现58℃的高温,经向44#、43#架后插管注水高温点消失,但有关人?员没有认识到问题严重性。?12月12日11时左右现场注浆注水人员在109#架和进风隅角后部发现?烟雾,现场人员又采取注水注浆处理,通风队值班人员没有及时汇报矿领导。 ?? 四、事故经过及处理措施 ?? 13点10分观察人员进入工作面,发现?烟雾往外扩散到工作面上口,当时现场人员就立即采用水冲直接灭火,但未找到火点,烟雾逐渐?扩大。反风结束到恢复通风后约7分钟时间,烟雾进一步扩大,恢复正常通风后,烟雾扩至工?作而上出口以外约20m处,现场人员用水冲散烟雾,并开启工作面上顺风机,人员己能到达工作面上口,准?备进一步处理。但此时烟雾大,气温高,人员被迫撤出,己无法进行处理,?14:20汇报矿调度室。调度室值班人员立即通知矿党政领导并向集团公司通风处做了汇报,?16:40集团公司通风副总崔洪义等领导到矿,立即与兴隆庄矿研究治理措施。由崔洪义在调度室统?一指挥,现场采取建立调压气室升压后仍不见效,工作面回风流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迅速上升。?为了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13日2时由总指挥决定采取封闭火区措施,上顺第一道密闭墙距工作面出口约?60m,第二道闭在三叉门以里约5m处;下顺第一道闭墙距工作面出口约30m,第二道闭在三叉门以里。?13日中班完成火区封闭,上、下两头风机停止运转。接着对各道闭墙?进行了喷浆堵漏。 四、事故经过及处理措施 ?? (二)高温火点治理措施 1、成立灭火办公室 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下,成立了防灭火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二楼会议室,统一负责灭火期间的人、财、物调动,信息的收集发布及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2、制定并实施了综合的灭火措施 ①设检测点并封堵漏风通道 为了随时掌握火区气体变化情况,重点设了5个检测点:4322停采线下头、4324二号联络巷、4322停采线上头、4322二号联、四采下部运煤巷,同一测点使用同型号的仪器并固定人员检测。对与4322采空区相通的联络巷、溜煤眼、各种钻孔进行详细的检查,对上述漏风或可能漏风的地点重新进行封堵,防止有害气体泄漏。 四、事故经过及处理措施 ?? ②注氮控制火势发展 12月13日从济宁三号矿调用了一套SM5110型井下移动式注氮设备,在2#轨道下山向4322上头外15m的上顺槽中施工了两个注氮孔,15日夜班开始注氮,27日反映火区气体变化的3个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趋近于零,氧气浓度在1%~2%之间。整个灭火期间注氮562小时,截止到2001年1月9日累计注氮186387m3。 ③使用“测氡法”判断高温火点位置 聘请太原工学院的教授在地面用仪器测量氡气的异常分布,来判断高温火点的位置。提出了4个自燃隐患区,即A区、B区、C区、D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