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金 属 学 与 热 处 理 理 《材控专业课后习题》 钢的热处理原理 9-2何为奥氏体晶粒度?说明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答:奥氏体晶粒度是奥氏体晶粒大小的量度,以单位面积内晶粒的个数或每个晶粒的平均面积与直径来描述晶粒大小。奥氏体晶粒越细小,钢热处理后的强度越高,塑性越好,冲击韧度越高;奥氏体晶粒越大,显著降低钢的冲击韧度,减少裂纹扩展功和提高脆性转折温度,晶粒粗大,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增大,当其大小不均时会引起应力集中,易产生脆性断裂。 9-3.试述珠光体形成时钢中碳的扩散情况及片,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答:珠光体形成必然发生碳的重新分布和铁晶格的改组,由于相变在 较高温度下发生,铁,碳原子都能进行扩散,所以珠光体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渗碳体核心。渗碳体不仅向奥氏体晶粒纵深方向发展,而且还侧向长大,渗碳体长大的同时,使其两侧的奥氏体出现贫碳区,从而为铁素体在渗碳体两侧形核创造条件,在渗碳体两侧形成铁素体后,也随渗碳体一起向前发展,同时也往侧向长大,铁素体和渗碳体如此交替形核长大,形成一个片层相间大致平行的珠光体领域,当其与其他部位形成的珠光体领域相遇并占据整个奥氏体时,得到片状珠光体组织。 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控制钢加热时的奥氏体化程度,使奥氏体中残存大量未溶的渗碳体颗粒;同时使奥氏体的碳浓度不均匀,存在许多高碳区和低碳区。此时将奥氏体过冷到A1以下,在过冷度较小时就能在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大量均匀弥散的渗碳体晶核,每个渗碳体晶核在独立长大的同时,必然使其周围母相奥氏体贫碳而形成铁素体,从而直接形成粒状珠光体。 9-4 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 答:相同点: 1、同珠光体转变相似,也是由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在转变过程中发生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 2、和马氏体转变一样,奥氏体向铁素体的晶格改变是通过切变方式进行的; 3、相变是通过形核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进行的。 不同点: 1、贝氏体转变特征和组织形态与珠光体不同; 2、贝氏体是两相组织通过原子扩散可以发生碳化物沉淀、扩散、共格的转变。 9.5试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的性能和差异 答:板条马氏体主体形态为板条状,亚结构主要为位错,片状马氏体亚结构主要为孪晶。性能上的差异:片状马氏体硬而脆,板条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同时还具有脆性转折温度低,缺口敏感性和过载敏感性小等优点。 9-6试述钢中典型的上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立体模型,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上贝氏体:光学显微镜下是羽毛状,立体模型是板条状。 下贝氏体:呈黑色针状,立体模型显双凸透镜状。 相同点:组织中都有铁素体和碳化物; 不同点:1、转变温度不同;2、组织形态不同;3、性能不同。 9.8简述碳钢的回火转变和回火组织。 答:淬火钢回火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时间的延长,相应的发生几种转变: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2,马氏体分解;3,残留奥氏体的转变;4碳化物的转变;5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α相回复、再结晶。 回火组织: 1)在150-250℃低温回火发生马氏体分解和残留奥氏体的转变,得到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2)在350-500℃中温回火发生碳化物的转变得到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 3)在500℃-650℃回火得到回复或再结晶了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4)在650℃以上长时间回火渗碳体完全球化得到的组织为回火珠光体。 9-10 为了要获得均匀奥氏体,在相同奥氏体化加热温度下,是原始组织为球状珠光体的保温时间短还是细片状珠光体保温时间短?试利用奥氏体形成机构说明之。 答:细片状珠光体保温时间短 在相同的加温条件下和球状珠光体相比,片状珠光体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易于粗化。因为片状碳化物表面积大、溶解快、相界面也多所以转变快,奥氏体形成速度也快,奥氏体形成后能较早的进入晶粒长大阶段。 9-11 何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它们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是什么? 答:钢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回火脆性叫第一类回火脆性,在450-65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回火脆性叫第二类回火脆性。 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原因:由于马氏体分解时沿马氏体条或片的界面析出断续的薄壳状碳化物,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使之成为裂纹扩展的路径,因而导致脆性断裂。解决方法:(1)避免在脆化温度内回火(2)提高回火温度 第二类回火脆性出现原因:在回火保温缓冷的情况下出现。解决方法:(1)再次高温回火并快冷(2)钢中加入Mo、W等合金元素阻碍杂质元素在晶界上的偏聚(3)对亚共析钢采用在A1-A3临界区亚温淬火的方法使P等杂质元素溶入残留的铁素体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