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复习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讲稿 第一讲 绪论 一 学科名称即内涵的发展变化 传统语言文字学旧称“小学”,始于西汉。西汉文献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在《七略》里把周秦以来的字书及“六书”之学称为小学。小学的得名与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有关。我国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个系统,“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国学设在国都,为大贵族子弟就读之所。大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节仪式、音乐舞蹈、箭术、文字知识、算术),因此足额写学习内容也称为“小学”。文字知识为小学必修的内容,故以“小學”來稱名文字学。 不过,“小学”的具体内涵在发展过程中有变化。周秦到隋代之前,小学指“文字学”,隋唐开始包括体势、声韵、训诂等,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内容就基本确定并沿用。 近代章太炎提出了“语言文字之学”。 章太炎对于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可谓集一代之大成。他首先提出“语言文字学”的名称,在《国粹学报》(1906年)第十二、十三号上,发表了《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指出:文字、音韵、训诂总称“小学”,“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其实当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 他认为研究语言文字的方法,也不能局限于离析性的考释,而要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若专解形体与本义者,如王莱友所作Ⅸ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只可称为说文之学,不得称为小学;若专解训诂,而不知假借引中之条例者,如李巡、孙炎之说《尔雅》、郭璞之注《尔雅》、《方言》者,只可称为尔雅方言之学,不得称为小学;若专解音声而不能应用于引申假借者,如郑庠之《古音辨》、顾宁人之《唐韵正》,只可称为古韵唐韵之学,不可称为小学。兼此三者,得其条贯,始于休宁戴东原氏。” 在他看来,文字、音韵、训诂的关系,不是三足鼎立的关系,而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他因此特别赞赏乾嘉学者倡导的“以音韵通训『诂”、“以音韵证字形”的原则。 这种“小学”观的转变,引导语言学的现代化。他提出以“语言文字之学”代替 “小学”的献议,“正标志者传统小学的终结和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始。”2 二 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特点 (1)研究的核心是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学研究的历史趋势是从狭义的字形、字音、字义的研究发展到广义的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 (2)根本方向是解决古代文字上的实际问题,即小学为解释经典服务。 因此,在语文事实与语文理论的关系上,以语文事实的研究为主。 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上,更以文字的研究为主。 在古代与当代的关系上,又以古代语文的研究为主。 在雅言(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上,以雅言的研究为主。 (3)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摄取本土语言文字上的创造并借鉴外国语言学的新知。 三 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发展过程(历史分期) 先秦:小学发端时期 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汉字的起源问题,当时产生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荀子则认为仓颉对文字作了统一整理工作。关于文字发生的根源,据《周易》的记载,有契刻说、结绳说、河图洛书说(黄河鱼龙献图,洛水灵龟献书,圣人效法),《说文解字序》有鸟兽足迹说。先秦诸子也探讨过语言问题。既有对语言作用的研究,如《论语》中的“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左传》中的“言以知物”、“言以出令”,《墨子》的语言内容根据语境情况做选择的观点等。也有对语言本质的研究,如《荀子》的约定俗成说。关于修辞:《论语》“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训诂的萌芽:先秦著作里边不乏随文释义之处,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论语》:“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分人以財謂之惠,敎人以善謂之忠,爲天下得人者謂之仁。” 语法的研究:《春秋·僖公十六年》:“王正月戊申朔,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 《公羊传》:“曷為先言霣而後言石?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為先言六而後言鷁?六鷁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鷁,徐而察之,則退飛。” 西汉:小学创立时期 从地下出土的文物中可见周代铭文大体规整,战国文字相差不远可知,周代应该有过统一文字的工作,而秦代则有明确的统一文字的记载,即由李斯主持的文字整理工作。到了汉代,政府对文化事业更加重视。为了推进童蒙教育,秦汉都编纂了识字课本,如周秦以来对文字加以整理统一,秦汉编纂识字课本: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扬雄《训纂篇》。 汉武帝末年古文经的发现促进了小学的直接产生。汉成帝时期文献学家刘歆在上奏《七略》时把周秦以来的字书以及“六书”之学称为“小学”,标志着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正式产生。小学的创始人:扬雄、杜林。杜林为《仓颉》作训故,扬雄作《仓颉训纂》。汉代涌现了文字学家许慎、经学家贾逵、郑玄等小学大家。出现了《尔雅》(我国第一部百科词典,训诂专著的鼻祖)、《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