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培训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事故案例 二0一二年七月 案例一:人工挖孔桩作业窒息 事故经过: 2005年6月27日,某工程正在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因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责令施工单位整改,施工单位于晚上进场加班进行整改。约22时30分,钢筋混凝土组组长梁某在未采取通风措施、未进 事故经过 行气体测试的情况下,即下往已经成孔的2号井拆除爬梯,梁某下至离井面约5-6米时感到呼吸困难,呼救井上人员,井上人员准备下井救援时,粱××已支持不住掉落井底水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井下缺氧 间接原因:1、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下井作业前未采取气体测试、通风等安全措施。2、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对工人夜间擅自进场施工未能发现制止。 纠正预防措施: 1、人工挖孔桩作业下井前一定要进行气体测试,确认在没有毒气、氧气含量符合要求方可下井,并采取通风措施。 2、加强施工现场组织管理,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进场作业。 3、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 案例二:手套有油 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 某施工现场,一只高纯氧气瓶(40L)由于摆放位置距离动火点较近且瓶上标签已缺失,所以作业班长将瓶搬运到距离动火点较远的地方,并拿着一只带有氧压表的夹具夹在瓶嘴上,准备测瓶内的压力。在其打开瓶阀的瞬间,发生爆炸! 事故结果: 1.该氧气瓶瓶阀脱离瓶体,被炸开的夹具将作业班长当场打死,其颧骨被砸碎。 2.强大的爆炸气流带着火焰将距离约5米远的作业人员左半身烧伤。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嵌在脸部皮肤内的细铁屑难以取出,此后其左半侧脸部皮肤一直呈青黑色。 事故结果: 3.一名正在作业的工人被强大的爆炸气流从1.5米高的作业平台上震落,当即昏倒在地上。当他在医院醒来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故(因为爆炸发生在他的身后)!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轻微脑震荡。 事故原因: 在氧气瓶搬运过程中,搬运人员戴着沾满油污的手套搬运钢瓶。通常都是一手抓住瓶阀并让钢瓶倾斜,然后用一只脚踢钢瓶的底部使其滚 事故原因: 动到指定的地方。搬运人员可能不慎将油污留在了阀嘴内。一般情况下,油污在空气中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但在高压(125bar)和高纯氧(99.995%)的条件下发生瞬间氧化反应,即爆炸! 纠正预防措施: 1、 搬运氧气瓶员工的手套,不能有油污,要做到定期更换。 2、 做好氧气瓶装卸、运送人员的手套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更换。 3、 做好液氧气瓶阀嘴、标签的检查,做到阀嘴没有油污,标签完好无损。 案例三:施工方案存漏洞,风险识别不到位 事件经过: 2009年8月23日10:30分,XX车间溶剂油装置拆除施工过程中,当施工人员在拆除抽余油罐(此罐设计使用期限为5年,因罐制作质量问题仅正常使用了2年被迫拆除重建)时,罐顶切割下来的炽热铁板落入 事件经过: 罐内,将罐内浮船密封胶皮及海绵引燃,造成着火。车间现场防火员第一时间发现后立即通知施工人员停止作业,并对罐内通入蒸汽进行保护。接到火警的消防队员赶到后于10:50分将火扑灭。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相关财产损失。 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罐顶切割下来的炽热铁板落入罐内,将罐内浮船密封胶皮及海绵引燃,是造成此次着火事件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施工方案存在漏洞 原因分析: 拆除施工方案存在疏漏之处,应先手工拆除罐内的浮船密封及浮船,彻底将罐内的可燃物清理干净,然后对罐体进行动焊拆除,从而避免罐内浮船密封着火事件的发生。 原因分析: 2)动火过程风险识别不到位 车间在储罐拆除动火措施落实项目中对动火作业的风险识别不到位,对罐内存在浮船密封胶皮等可燃物没有充分识别,给动火过程留下安全隐患,动火措施落实不到位。 原因分析: 3)现场救火方案不合理 储罐浮船密封着火后,现场消防队员没能及时将明火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储罐浮船密封胶皮等特殊部位着火,直接采用水灭火方式选择不合理,不能达到快速有效灭火的目的,应选取泡沫灭火的方法。 纠正预防措施: 1、统一内浮顶储罐的拆除方法 所有内浮顶储罐的拆除,必须首先拆除罐内浮船密封及浮船,要求手工拆除,不许动焊,并彻底将罐内可燃物清理干净,然后对罐体进行动焊拆除,彻底避免浮船密封等着火事件的发生。 纠正预防措施: 2、完善风险辨识,充分识别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风险 在各种施工作业前查找类似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的辨识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切实可靠的防范措施,真正将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纠正预防措施: 3、严格落实动火安全措施,确保动火过程安全 在开具动火作业票前要认真分析存在风险的可能性,逐步落实用火安全措施,确保措施落实到位;施工前要对相关措施进行核实和检查,防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