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检测9.doc
专题一 第2讲
一、选择题
1.(2014·顺义)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C.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答案]A
[解析]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相权,A项正确;B项“掌控决策”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取代相权”;D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2013·浙江杭州一模)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左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而右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由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逐渐得以加强。
3.(2014·湖州)《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选官任人唯亲
C.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
D.容易埋没人才
[答案]D
[解析]“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体现了在九品中正制下,选拔人才重视家世门第,这容易埋没人才,D项正确,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
4.(2014·日照)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 )
A.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 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
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拔 D.科举制存在缺陷
[答案]D
[解析]张九龄重视拟任官吏需具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原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这从另一角度体现了科举制只重视考试成绩的缺陷,故选D项。
5.(2013·济南检测)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影响的理解能力。隋唐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6.(2014·乌鲁木齐)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武将的权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束缚,宋朝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武将的权力严格限制。故选C项。
7.(2014·海南中学)“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答案]C
[解析]三公制确立于秦汉,故可以排除A项;三省制建立于隋唐,故可以排除B项;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年间,而材料中给的时间是明朝,故D项也可以排除。只有C,废除丞相制从时间上来说是合适的。故此题应选C项。
8.(2014·济宁)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这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D项。
9.(2014·新乡)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答案]C
[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排除A、B两项;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其内阁大臣没有掌握决策权,排除D项;材料仅仅体现了内阁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C项正确。
10.(2014·日照)清雍正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有《谢御书陆贽奏议叙文折》。朱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