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应当指出: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世界上第—台计算机ENIAC是莫克利和埃克持于1946年发明的。但是经过法院135次开庭审理发明权的公案后.于1973年10月19日正式宣布:“莫克利和埃克特没有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是利用了阿坦纳索夫发明中的构思……”。阿坦纳索夫是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于1939年12月制成了以二进制逻辑运算为核心的首台计算机。出于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世界混乱而未申请专利。事实证明计算机的发明权应属于阿坦纳索夫。因此,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授予阿坦纳索夫最高荣誉HCLLEY奖章。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于1946年制成;IAS(高级研究完)计算机,由John Von Neumann,Arthur Burks和Herrman Goldstine于1946午在普林斯顿设计成功;IBM 701,是1953年由IBM公司制造的第一台电子存储程序商用计算机。 VLSI: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大规模集成 10万~100万个电子组件的IC。1975~1990 ULSI: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甚)大规模集成 超过100万个电子组件的IC。1990~200? ELSI:Extremel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极大规模集成 200? ~20?? VHSI:Very?High?Speed?Integrated?circuit 超高速集成电路 * 摩尔是Intel的创始人之一。 * ☆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 上面所讲的以元器件的更新换代作为计算机划代的标志,因此不管是LSI、VLSI、ULSI、甚至是ELSI电路组成的计算机,都是硅材料组成的半导体器件,且计算机基本结结构仍然遵循J.V. Neumunn结构体系,人们仍叫它们为第四代计算机。 现在人们正在努力与探索,以寻找速度更快、功能更强的全新的元器件,如神经元、生物芯片、分子电子器件、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计算机系统结构也试图突破J.V. Neumunn结构体系,使其更具有智能化。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中国古代在计算机理论与计算工具曾有过杰出的表现: ⑴二进制 ⑵十进制计数系统 ⑶筹算 ⑷珠算 1956年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将“计算机技术、半导体、自动化、电子学“并列为必须抓紧的 4大紧急措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任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负责起草了发展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措施。同年8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成立,华罗庚教授任主任委员。 ⑴以苏联资料为蓝本,于1958.8.1推出了103小型机(又称八一型计算机),于1959.10推出了104大型机。 ⑵1964年推出晶体管计算机,如109乙、109丙、108乙 等。 ⑶1971年以后推出了DJS100和DJS200系列集成电路计算机。 ⑷进入20世纪80年代,1983年、1992年和1997年分别推出了银河I、银河Ⅱ和银河Ⅲ,运算速度分别达到亿次、十亿次和百亿次。进入新世纪银河Ⅳ。 21世纪初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研制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它由70台节点计算机机组成,280个?P,峰值浮点运算速度可达4032亿次。2002.8.29联想宣布峰值运算速度为10270亿次“深腾1800” 成功通过鉴定。 2003.6. 15 计算能力可达到每秒4.2万亿次曙光机4000L超级计算机投入运行。 2004.12 曙光4000L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能力11.5万亿次。 2008.6.24 峰值运算能力为230万亿次每秒的曙光5000高性能计算机终于正式发布。 *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计算机裸机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计算机的性能。因此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及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2.程序批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 在这一阶段,编译器开始出现,软件方面产生了FORTRAN、COBOL、ALGOI.等高级语言,控制流概念获得直接应用,并开始对算法和数据结构进行研究,出现了数据类型、子程序、函数、模块等概念,将复杂的程序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逻辑块,大大简化了程序设计过程。在软件调度与管理上,建立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的管理程序。 3.分时多用户阶段(20世纪70年代) 高级语言的便利使人们不断完善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的功能,极大地改进了程序设计手段和设计描述方法。人们开始认识到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多道程序和并行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