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2.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 稳态扩散:随电极过程的进行,电极附近区域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再随时间变化,而是形成稳定的浓度梯度,直到溶液本体浓度不再随距离变化---菲克扩散第一定律。(流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非稳态扩散:一般发生在电极反应初期,电极反应速度很大,反应物的消耗和生成物的增加很快,电极附近区域的反应物浓度很小而生成物浓度很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没有形成稳定的浓度梯度----菲克扩散第二定律。(在非稳态扩散过程中,在距离x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该处的扩散通量随距离变化率的负值 ) 电极表面传质区域的划分 三种传质方式的比较 传质方式 区别 电迁移 对流 扩散 动力 电场力 重力差 外力 化学位梯度 传输的物质 带电粒子 任何微粒 任何微粒 传质区域 速度 3.普朗克-能斯特一维传质方程 电极反应中物质的传递可以通过上述三种传质方式实现,其流量大小由Planck -Nernst方程计算。对于沿着x轴的一维物质传递,其流量大小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Ji(x)为在距电极表面距离x处物质i的流量(mol·s-1·cm-2),zi--物质i所带的电荷,ci (x)--距电极x处i物种浓度,Di是i物种的扩散系数,v(x)是i物种在距电极x处的对流线速度。 (1)上式分别体现扩散、电迁移和对流传质三部分的作用; (2)实际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传质形式起作用; (3)研究中常常有意控制其中某一种成为主体,便于研究。 §1.5.2 稳态物质传递 象稳态扩散一样,三种传质方式同时存在时,也要达到稳态,称为稳态物质传递过程。 稳态时,电极反应区域的浓度与溶液本体存在浓度差异,会导致电极极化,称为浓差极化,造成的相应过电压称为浓差过电压(过电势)。 浓差极化下的电极电势计算公式—能斯特公式: 讨论: 稳态物质传递是速度控制步骤时,氧化态物种Ox在阴极上还原 由于稳态物质传递是速度控制步骤,不考虑电迁移,这时候物质传递速度vmt(亦即扩散速度)与电极表面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所以有: *--本体浓度,s—表面浓度, mox是比例系数,称为Ox的质量传递系数。结合阴极还原电流i与电极反应速度的关系,得到1-55: 同样可以得到稳态下以阳极电流表征的阳极反应速度的数学表达式1-56: 对于1-55式,如果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速度远远大于Ox的传质速度,则有: 此时Ox的传质速度达到最大, 这时候的电极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出现极限速度和极限电流il: 进而由1-55和1-57得电极表面的Ox浓度与阴极电流的线性关系式: §1.6 电化学研究方法介绍 1. 稳态和暂态 稳态系统条件:电流、电极电势、电极表面状态、电极表面物种的浓度等基本上不随时间而改变。实际上当电极电势、电流稳定不变时,可按稳态方法处理。 稳态不等于平衡态,稳态时电极反应仍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各变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平衡态时净的反应速度为零。 稳态、暂态是相对的,从暂态→稳态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 暂态阶段:电极电势、电极表面的吸附状态、电极/溶液界面扩散层内浓度分布与时间有关,处于变化中。 暂态电流包括法拉第电流和非法拉第电流:暂态法拉第电流:由电极/溶液界面的电荷传递反应所产生,可计算电极反应的量。暂态非法拉第电流:由双电层结构改变而引起,可研究电极表面的吸附和脱附行为,测定电极的实际表面积。 稳态电流:由于电极反应而产生的,代表电极反应进行的净速度。 2.电位扫描技术——循环伏安法 循环伏安法:加在工作电极上的电势从原始电位E0开始,以一定的速度V扫描到一定的电势E1后,再将扫描方向反向进行扫描到原始电势E0(或再进一步扫描到另一电势值E2),然后在E0和E1或E2和E1之间进行循环扫描。 电势—时间关系为: 在负扫方向,出现了一个阴极还原峰,对应于电极表面氧化态物种的还原;在正扫方向,出现了一个氧化峰,对应于还原态物种的氧化。峰电流不是从零电流线测量,应扣除背景电流。 对于符合Nernst方程的电极反应(可逆反应),其阳极和阴极峰电位差在25℃时为: 25℃时峰电位与标准电极电势的关系为: DOX、DRed — 氧化态、还原态物种的扩散系数; n — 电子转移数; 25℃时氧化还原峰电流ip为: —溶液中物种的浓度; V — 扫描速度 表明对于扩散控制的电极反应(可逆反应),其氧化—还原峰电流密度正比于电活性物种的浓度,正比于扫描速率和扩散系数的平方根。 在有关电化学的各种研究方法中,电位扫描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讲眼的应用解剖生理要点分析.ppt
- 电工学(哈工大)电路方法第二章要点分析.ppt
- 第一讲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教案分析.ppt
- 电工学(七版秦曾煌)电路的暂态要点分析.ppt
- 电工学(七版秦曾煌)控制电机教案分析.ppt
- 电工学版要点分析.ppt
- 电工学第二章要点分析.ppt
- 第一讲自然科学要点分析.ppt
- 电工学第六版秦曾煌要点分析.ppt
-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路的方法要点分析.ppt
- 附件10.征求意见稿-铝塑复合膜用流延聚丙烯薄膜(CPP)技术要求.pdf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1号修改单_编制说明.pdf
- 附件2.征求意见稿-电子级双氧水.pdf
-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omputing Marketplacetruction_Plan参考资料说明.pdf
- 2.现行铁路行业标准和铁路国家标准目录(工程建设标准).pdf
- 全球去中心化支付清算网络建设方案.pdf
- Web3.0企业级加密金库解决方案.pdf
- 李伟 诗意逍遥山水画.pdf
- 附件8.征求意见稿-木结构透明膨胀型防火涂料.pdf
- 易错02 整式和分式及其相关运算(七大易错分析+举一反三+易错题通关)(解析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