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心脏骤停与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一、概念: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心脏骤停时心脏可以完全停止活动,也可能处于心室颤动状态。当心脏骤停患者处于‘‘临床死亡’’期,如果心肺脑复苏措施及时、有效,其存活率可达70~%~80%,反之则可迅速导致死亡。 二.心脏骤停与心脏停博的区别 心肺复苏的意义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病症。 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 “心肺脑复苏”概念的提出,强调脑复苏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人类脑缺血的进程 3~5s: 黑矇 5~10s: 晕厥 10~15s: 意识丧失、阿斯综合征 30~60s: 瞳孔散大 60s: 呼吸暂停 1~2分钟: 瞳孔固定、大小便失禁 3分钟: 脑水肿开始出现 4~6分钟: 脑细胞开始死亡 8分钟: 脑死亡 CPR开始时间与抢救成功率 黄金时间 所有的CPR都不应晚于8分钟进行,越早进行,救治成功率就越高; 4分钟之内复苏成功可避免大脑发生不逆行损伤。 第一节 概 述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①心源性心脏骤停,因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 ②非心源性心脏骤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一)心源性原因 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常引发室颤或心室停顿,是造成成人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 2·心肌病变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心肌病常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易导致心脏骤停。 3·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瘤破裂、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发育异常,如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 (二)非心源性原因 l·呼吸停止 如气管异物、烧伤或烟雾吸人致气道组织水肿、溺水和窒息等所致的气道阻塞、脑卒中、巴比妥类等药物过量及头部外伤等均可致呼吸停止。 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体内严重缺钾和严重高血钾均可致心脏骤停。 3·药物中毒或过敏 锑剂、氯喹、洋地黄类、奎尼丁等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致严重心律失常而引起心脏骤停。 4·电击、雷击或溺水 5.麻醉和手术意外 如呼吸道管理不当、麻醉剂量过大、硬膜外麻醉药物误人蛛网膜下腔、肌肉松弛剂使用不当、低温麻醉温度过低、心脏手术等,也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6.其他 某些诊断性操作如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某些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脑血管病变等。 心肌梗塞 缺氧 酸中毒 麻醉药 心肌收缩力减弱 电解质紊乱 心肌炎 心肌缺血 心博骤停 心肌梗塞 缺氧 酸中毒 麻醉药 电解质紊乱 心率失常 心肌炎 冠心病 心肌缺血 休克 房室传导阻滞 迷走神经兴奋 心博骤停 冠脉灌注不足 心输出量降低 失血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根据心脏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心脏骤停可表现为心室颤动、心室静止和心电一机械分离等心电图类型。 1.心室颤动 又称室颤。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 2.心脏停搏 又称心室静止。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直线,或偶见P波(图5—3)。 3.心电一机械分离 心电图可呈缓慢(20~30次/分)、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图5—3),但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也常不能获得效果,为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现,易被误认为心脏仍在跳动。 心博骤停的类型:心室颤动 心脏停博 心电-机械分离 以上三种类型,虽在心电和心脏活动方面 各有其特点,但共同的结果是心脏丧失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