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孙华明)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力评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江宁医院 康复医学科 孙华明 定义 肌力(muscle strength):肌肉或肌群在收缩时候产生的最大力量。广义包含肌肉爆发力和耐力。 肌无力(muscle weakness):指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产生张力的能力下降或丧失。 肌的分类 肌肉以肌群为单位使关节产生运动。根据肌群发挥的作用不同分为: 原动肌:主动肌。发起或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主动肌。还有哪些?? 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如膝关节伸展时,股二头肌使膝关节屈曲,是股四头肌的拮抗肌。 协同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或肌群。包括副动肌、中和肌、固定肌。 协同肌分为以下三类 根据作用不同分为: 副动肌:2~3块肌肉一起收缩时产生特定运动。 中和肌:一组肌群收缩以消除原动肌收缩时在中间关节产生的不必要的运动。 固定肌:肌收缩时固定近端关节,为远端关节运动提供稳定的基础,使原动肌工作得更有效。 肌的分类 举例 一般来说,当负荷非常小的关节运动时,仅原动肌产生收缩。如果负荷稍增加,固定肌收缩,固定近端关节,随着负荷增加协同肌参与援助,当负荷过大时,拮抗肌也被调动起来固定关节。 肌肉的收缩方式 (一)等长收缩:肌张力明显增加,肌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 (二) 等张收缩: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变化,引起关节运动。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长度缩短。是主动肌的收缩。 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长度增加。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用于稳定关节,控制肢体动作或肢体坠落的速度。 (三)等速收缩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横截面积:肌肉的力量是全肌纤维收缩力量的总和。肌肉生理横断面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肌纤维类型:白肌纤维(快肌纤维无氧代谢)+红肌纤维(慢肌纤维有氧代谢)。肌力的大小主要由肌肉中白肌纤维的数量决定。 运动单位募集率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肌肉的初长度:肌肉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长度(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肉收缩时会产生最大的力量。 肌收缩类型: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 后负荷:越小,肌肉产生的张力将较早的超过这个后负荷 年龄与性别 心理因素 评定目的 (一)物理疗法评定目的: 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 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 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例如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 评价肌力增强训练的效果 评定目的 (二)作业疗法评定目的 判断肌力减弱是否限制了日常生活活动及其他作业活动。 从远期目标判定肌力减弱是否需要采用代偿措施或使用辅助与设备 判定主动肌和拮抗肌是否失衡,制定肌力增强训练计划或使用矫形器以预防畸形 工伤、运动损伤、事故所致的残疾鉴定和丧失劳动力程度鉴定标准 肌力评定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神经损伤 原发性肌病:肌萎缩,重症肌无力 骨关节疾病:截肢、骨折 (二)禁忌症 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严重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容易憋气 肌力评定方法分类 徒手肌力检查(MMT) 器械肌力评定(等长、等张、等速肌力评定) 器械评定 等长肌力检查 握力: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人握力指数>50 捏力:正常约为握力的30% 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男性:105-200 女性:100-150 四肢肌力等长测试 器械评定 等速肌力检查:可提供最大肌力矩、肌肉爆发力、做功能力、功率耐力等数据。 等张肌力检查:RM? 肌耐力测定 四肢:等长、等速 背腹肌:等长耐力测验,坚持60s为正常。 徒手肌力检查——MMT Manual muscle testing。 肌力检查的一种方法:不借助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力量。 是用来评定由于疾病、外伤、废用所导致的肌力低下的范围与程度的主要方法。实用、简单、应用广泛。 MMT的特点 不需检查器具,简便易行 可分别测试各组肌肉,幅度从0-5级,一般仪器只适合3级以上 以自身重量作为肌力评价基础 结果可靠、有效 有一定局限性 应用MMT的一般原则 在学习前应对如下问题加以明确: 大脑支配的是运动而不是一块或者一组肌肉的收缩。因此MMT是有关的主要动作肌和辅助肌共同完成的运动。 学习MMT一定要强化解剖生理知识,包括每一块肌肉的起止点,肌肉的作用,引起关节运动的方向和角度,以及当一肌肉力量减弱或消失时可能出现的代偿运动。 徒手肌力检查是检查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