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编辑与出版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编辑 与出版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逐渐为欧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所打破,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侵入和中西文化的冲突尖锐,也给中国近代编辑出版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编辑出版业无论是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着从古代编辑出版模式向现代编辑出版模式的转变,中国编辑出版业进入了近代变革时期。
第一节 近代中国编辑出版业
一、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也是中国编辑出版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在编辑出版活动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和运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国金匠美因斯·J·谷腾堡在1440——1450年间发明了铸字盒、冲压字模、铅合金活字、木制印刷机和印刷油墨等印刷必备的工具和工艺,使活版印刷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还用压印原理制成木质印刷机来代 替手工的印刷。
谷腾堡印刷术从1463年起开始先后传入意大利、法国、英国,在欧洲掀起了印刷业高峰。至1500年,欧洲已有250多个城镇开设了活版印刷所。仅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共出版了4万多种共9百多万册图书,而之前全欧洲手抄本图书还不到1万册。
真正使编辑出版业发生根本改变的则是19世纪初开始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滚筒式印刷机的出现.使编辑出版的功效比以往人力印刷机得以成十倍的提高.
在我国,滚筒式印刷机的传入是1844年,当时美国基督教新教长老会在澳门设立了我国第一家活字印刷厂“花华印刷房”。这标志着我国机械出版印刷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可以说,编辑出版现代化进程的开始,就是以工业革命即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运动的启动为前提的。正是蒸汽机的发明及其运用于工业生产中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才为编辑出版现代化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为具有现代特征的专门编辑出版机构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一)机械化印刷术的传入
19世纪后半叶,西方凸版印刷机开始传入中国。
凸版印刷是指使用凸版即图文部分凸起的印版进行印刷的技术,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及各类活字印刷都属于凸版印刷。西方近代机械化印刷主要也是建立在铅活字排版基础上的凸版印刷。
除了凸版印刷外,平版印刷技术也开始传入中国。
平版印刷与凸版印刷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是平版,即印刷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几乎处于一个水平面上,肉眼很难区分。印刷时,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使图文部分抗水亲油而着墨,非图文部分抗油亲水而排墨,通过压印,将图文部分的油墨转印到印刷纸上。较之于凸版印刷,其印制质量更高,而且制版费用低,还适合印制大幅面的印刷品。
马克思曾在《经济学手稿》中认为,印刷术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恩格斯也把印刷术同蒸汽机、电的发明视为一种革命。可见印刷术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西方先进机械化印刷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大范围的应用,推动了中国印刷业逐渐走上现代化之路,也为中国编辑出版活动的现代化准备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中文铅活字的研制与改进
19世纪掀起了一场汉文字研制的热潮。
1807年,马礼逊为印《圣经》研制中文铅活字。
1836年,法国人葛兰德采用字模来铸造铅活字。雕造字模2000多个,并采用拼排字的方法,单刻偏旁部首,再各个拼接。
1838年,伦敦教会牧师台约尔在马六甲英华书院雕刻钢模,冲制铜字模,再制活字,制成大字模
1845枚及一部分小字模。鸦片战争后,书院迁香港,继续完成小字模的制造。台约尔逝世后,由美国人谷玄继续刻模铸字。因这套铅活字制造于香港,故称“香港字”。
中文铅活字研制成就最大者,当数美国传教士姜别利发明的电镀汉文字模法。
姜别利采用电镀方法创制汉字。其方法是:用纹理细密的黄杨木刻阳文汉字,镀成紫铜子模心,镶嵌在黄铜壳模上。姜别利采用这种方法,仿照西文字体先后制作了大小不同的7套中文字模,排序为1—7号,成为“美华字”。这7种字体成为此后中国出版机构最通用的字体。
然而,由于铅活字的研制主要是外国人,其印刷只是几家外国教会印刷机构及报社使用,范围很窄,其所制作的铅活字大多生硬呆板,缺乏美观,难以被习惯于雕版印刷的中国出版印刷业所接受,故未能在中国全面推广。尽管如此,此次汉文铅活字研制的热潮对中国印刷出版也仍有着深远的的影响,它奠定了汉文铅活字的基础。
之后,由中国人自己创制的铅活字正是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成功。从此,汉字铅活字印刷成为20世纪中国印刷业的主导。
二、中国近代报刊的编辑出版
(一)中国古代报刊的编辑出版
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
我国古代最早的报刊是起源于汉唐时期的“邸报”。 “邸报”属于中国古代官报,是封建王朝的政府机关报。
邸报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上看,主要发布皇帝的诏书、命令和皇帝的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