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

第五章 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第一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材料特点: 1)易栽培 2)闭花授粉,纯种 3)花结构大,便于人工去雄 4)性状稳定明显,7对性状 2、实验设计: 单因子分析法 2个杂交亲本只表现一对性状的差异 二、分离定律 1、一对性状分析 例:红花、白花;圆种、皱种 3、假设:(1)-(5)P:256 4、验证 设计测交实验,采用与隐性亲本杂交得到1:1后代,证明F1杂种产生2种不同但数目相等的配子。 5、结论 分 离 定 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互不混淆,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配子分离比是1:1,F2基因型分离比是1:2:1,F2表现型分离比是3:1 分离定律的核心:等位基因的分离 第二节 遗传的第二定律 两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黄圆、绿皱豌豆 2、实验结果: 黄色对绿色显性,黄色:绿色=3:1 圆形对皱缩显性,圆形:皱缩=3:1 3、公式化(C Punnett) 4、验证 双隐性亲本yyrr与F1杂种YyRr测交结果1:1:1:1 5、结论: 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子一代杂合状态(YyRr), 同处一体互不混淆,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间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两对非等位基因间又可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的核心: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二、人类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 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前额发际呈V字形对平直发际为显性;手指背面有长毛对手指无毛为显性;面部有雀斑对无雀斑为显性;有耳垂对无耳垂为显性。 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一、萨顿和博韦里的假说 19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S.Sutton和德国T.Boveri注意到杂交试验中,基因的行为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有惊人的一致性,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学说要点: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与性细胞在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图20-6。 二、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XY型:人和全部哺乳动物、某些鱼类、两栖类、雌雄异体的植物。雌性XX,雄性XY; ZW型:鸟类、鱼类、鳞翅目昆虫。 雄性ZZ,雌性ZW。 XO型:蝗虫、蟋蟀和蟑螂。雌性 XX,雄性XO。 三、黑腹果蝇的伴性遗传 (一)遗传学的先驱---摩尔根及黑腹果蝇 摩尔根(Morgan T.H., 1866~1945)获诺贝尔奖 研究材料:果蝇 ①提出“性状连锁遗传规律”; ②提出染色体遗传学说; ③著“基因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创立基因学说。 (二)性连锁基因的特殊遗传方式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又称X-连锁遗传。 例:果蝇眼色 (三)结论 ①红色显性,白色隐性,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雄果蝇X染色体有隐性基因即表现出,雌果蝇一条X染色体有隐性基因不表现; ③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杂合子)杂交,可得白眼雌果蝇。 ④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F1女儿性状像父亲,儿子性状像母亲,称此现象为交叉遗传。 性连锁基因:定位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四、人类的性连锁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隐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男﹥女; X连锁显性遗传:显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男﹤女。 X隐性遗传: 1、红绿色盲 例:英国物理学家道尔顿;具有人种特异性,白﹥黄﹥黑。 2、血友病 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族 第四节 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 一、摩尔根与遗传的第三定律 1、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倾向于联系在一起共同遗传的现象。有完全和不完全连锁两种。 2、互换:连锁的基因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分开的现象。 二、利用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 1、连锁群 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对的数目相同。例:果蝇近13601个基因,分属4个连锁群。 2、基因定位及染色体图 基因定位:利用重组率来确定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交换率反映基因间的相对距离,相邻基因间的交换率小; 据此绘制基因在染色体相对位置的染色体图。 图距单位:1%重组率=1cM(厘摩) 重组率(RF)= 重组型数目 亲组型数目+重组型数目 第五节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一、遗传物质是DNA(RNA)的证明 (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试验(英,1928) (二)T2嗜菌体的感染试验 二、DNA复制 (一)DNA复制依赖于碱基配对 配对原则:A=T、G≡C; DNA主要特征 两条互补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围绕同一轴右手双螺旋,螺距3.4nm(10个碱基对/1螺旋); 2. 配对原则:A=T、G≡C; 3.配对碱基占据的空间不对称,双螺旋表面有大、小沟之分; 4. DNA双链的一条走向为3′ 5′另一条走向为5′ 3′。 (二)DNA复制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