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托马斯莫尔.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讲托马斯莫尔

第三节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人民国家 16世纪,在君主制度在欧洲成功了一段时期之后,它的负面影响也就逐步显露了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君主们走向专制,他们忙于进行扩张性的战争,认为人民为自己统治下的臣民而非与君主结盟的公民,缺乏对于公共利益的认识和长远的政治眼光。这样,在共和制度走向衰弱,君主政治在英国、法国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出现了批判欧洲的君主制度、要求建立全新的人民国家的思想。托马斯·莫尔就是这种新的思想的主要代表。 托马斯·莫尔的政治思想之所以能够这样在近代早期的政治史上另辟蹊径,第一是因为这种思想于1516年在《乌托邦》中正式提出时,正是英国、法国在政治方面从与市民结盟的君主制向专制的君主制转换的时期。然而除此之外还有更深的一层理由,即莫尔思想中有民众自己的建立人民国家的特色。这个特点使它几乎完全排挤了先已存在的人文主义者向君主不断进言的君主论传统。托马斯·莫尔的思想有积极的特性,有对于君主制度反对人民特点的批判,而最重要的是它有建立人民国家的设计蓝图,这种蓝图,在人文主义政治传统中从一开始就很缺乏。 插图:托马斯·莫尔和他的弟子们 一 对于欧洲君主制度的批判 托马斯·莫尔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差别也越来越显著,结果是现代的学者认为莫尔的思想与其说是对人文主义传统的一种继承,毋宁说是对它的一种挑战。托马斯·莫尔有继承人文主义政治传统的一面,正如昆廷·斯金纳所归纳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具有普遍的人文主义感觉,以至于“强烈赞同人文主义者对于美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以及这样一种比较具体的假设的广泛信念,即维护正义必须是任何有道德的共和政体的基本目的。他还重申了这样一句由来已久的人文主义的老生常谈:维护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社会的关键必定在于为其公民提供那种正确的人文主义科学的教育。”虽然在最初莫尔和意大利人文主义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后来他却渐渐走上和这种传统不同的道路。他反对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注重缔造好君主的保守思想。虽然如此,托马斯·莫尔依旧保持着自己为人民声辩的正统性。 从向君主进言的做法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近代政治史上的意义,在于他们与统治者的结盟的基础;从道德和教育的角度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影响在于他们的伦理道德学的发展,这种道德政治学相信,君主可以在人民的影响和人文主义教育的熏陶下实现道德统治,即体现公共利益,从而从社会的层面上,建立起与民众期望不远的公民社会。 然而托马斯·莫尔,在另一方面,却已经看到人文主义君主身上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实质,而这个原型,就是托马斯·莫尔本人的亲密朋友、英国的君主亨利八世。托马斯·莫尔发现了那熟读人文主义经典页能够写出很漂亮文章的亨利,在政治问题上,并没有能够采纳人文主义者的建议,他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也正从一种合作的关系,走向了统治的关系。托马斯·莫尔因此怀疑人文主义式的进言在君主的身上究竟有无影响,正是在这一特殊的认识上,莫尔感受到了向君主提出任何“不仅是值得称颂的而且是真正有益的政治忠告是很困难的。” 莫尔首先对向君主进言这种参政的方式表示怀疑。在《乌托邦》第一部里,他借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说出了才华出众的拉斐尔不愿充任朝臣的理由。拉斐尔不愿意依附于一个国王,因为国王要的是臣奉,而他至多只能侍奉。尽管“臣奉和侍奉不过一个音节之差”,却意味着统治的关系对于结盟关系的取代。拉斐尔以为用自己内心所厌恶的办法以便发迹是可耻的,况且现在巴解权贵的人比比皆是。当然,这里还有更加深刻的理由,就是“几乎一切国王都乐于追求武功,我不懂武,也不愿意懂武。他们宁可不从事光荣的和平活动、他们更关心的,是想方设法夺取新的王国,而不是治理好已获得的王国。其次,朝廷大臣都的确人人聪明,无须别人进言代谋;或是自以为聪明,不屑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可是,他们对国王的头等宠臣的谬论,却随声附和,想名列门下,通过献媚得到青眼相看。” 莫尔的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欧洲君主们的穷兵黩武,因为这对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借拉斐尔之口,莫尔指出:“我们且不提在对外和对内战争中变得残废回到家园的人,例如最近英国人和康瓦尔人作战以及不久前对法国作战,都有这种情况。这些英国人为他们的国和王效劳,竟弄得四肢不全。他们由于残废而无从干自己的行当,由于年纪不小又不能学新行当。”而“法国患有另一种更严重的灾难。即使在和平时期(假如你可以称它为和平时期),法国到处挤满了雇佣兵,因为法国人和英国人想法一样,认为养一批懒散的随从是好事。······这种看法使他们不得不经常寻找战争的口实,专供士兵获得临阵的经验,盲目杀人,惟恐,如同塞拉斯特(Sallust,公元前86-约34,古罗马历史学家)所作的妙论,‘无论是心或手,不用就不灵。’然而,法国吃了大亏才认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