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4课件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1.自由朗读课文       2.听录音后齐读课文 写作特点    以史实为依据寓议论于叙述中加以反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点明中心;    本文是史论文体。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用词精雕细刻,有明显的辞赋化。其中的排比、对比、衬托手法铺排渲染,文气酣畅,气势磅礴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幻想。但是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主要内容 “数百” 地  位 出  身 陈涉 秦始皇 军队数量 军队素质 武器状况 地理条件 “瓮牖枢之子人, 迁徙之徒” “至尊” “行伍之间” 王侯之家 万乘 “良将”“信臣精卒” “疲弊之卒” “斩木为兵” “劲弩”“利兵 “阡陌之中” 据亿丈之城 对比  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1?.?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2?.?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  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 5?.?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 * * 过秦论 作者:贾谊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 论: 表明文体是一篇议论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器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贾谊井 贾谊祠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贾谊》 贾谊 贾生,指贾谊;宣室,未央宫的正殿。贾谊在汉文帝时担任朝官还很年轻因一些建议触犯权臣,被放逐。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见了他,问鬼神的本源,贾谊说得头头是道。 “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讽有慨,寓慨于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重点掌握的字、词、句式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雍州   逡巡   销锋镝   瓮牖   氓隶   猗顿   锄耰棘矜  非铦 长铩   度长絜短  万乘   作难 合从   景从    乐毅   蒙恬 yōng qūnxún dí yǒu méng yī yōu qín xiān shā duó xiè shèng  nàn zòng yǐng yuè tián 通假字:  ①合从缔交。 ②倔起于阡陌之中。 ③赢粮而景从。 ⑤百有余年。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倔”通“崛”,突出。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何”通“呵”,呵问、盘问。 “有”通“又”。 古今异义的词: ①务耕织。 ②蒙故业。 ③西举巴、蜀。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