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永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doc
永州市2016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命题人:唐小艳(永州一中)朱桂花(祁阳一中)
白华志(江华一中) 杨玉君(永州四中)
审题人:扬振华(市教科院) 吴春来(市教科院)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兼济精神的当代价值
王皓月
从历史上来看,兼济精神作为中国人道德规范、精神动力和人生指南,为中华文明的发
展指出了共同的方向和道路。《论语泰伯之中,记载了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遗则隐”
的主张,而孟子则将“见一和“隐”具体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奉儒家为
正统的士大夫阶层,将孔子和孟子的观点作为人生信条,认为人在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而
得志时则要为天下万民尽义务。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反映的正是儒家的兼济精神。这种精神境界是“仁”的表现形式,描绘
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体现了中华文明高度的人文自觉
和道德水准。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八世色彩强烈的价值观,其
关注点在于君子行为、政治秩序、道德伦理等,所以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之
后,儒家思想一直就是国家政权的核心意识形态,出仕为官并兼济天下也成为古代文人最大
的追求。不过,在政治斗争残酷、社会秩序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的社会责任感
淡薄,清谈、玄学、饮酒、服食等流行,士大夫阶层独善其身的倾向十分明显。但即便是在
当时,儒家兼济精神依然影响了他们的内心深处,并对中国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
现是,促使主张救度众生的大乘佛教超越了以个人解脱为目标的小乘佛教,成为中国佛教的
主流,而且让道教从追求个人成仙变为以度人为先。自南朝之后,儒、释、道三家之说共存
互补,成为中国人精神信仰的基础,三家所共同倡导的兼济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要想兼济天下,首先要做到独善其身。相比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似乎有消极的意味,二
者看似对立,实际上这是儒家价值观对于社会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达而不愿兼济天下,
不是真善;同样,无法善其自身,更不可能兼济天下。如果暂时不身居其位,fl能J,高度的
道德自觉约束自己,避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虽然这是一种道德底线,但也被包含在兼济
精神之中。从日常生活中形成兼济的心态,对于解决普通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具有重要
意义。
兼济精神不仅是普通国民、执政者的精神财富,更是一个国家的宝贵品格。正如《尚书》
提出的“协和万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共赢的相处之道。“大国责任,兼济天下”,21
世纪的世界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这是中国目前比较贴切的国际身
份。虽然人均经济指标还相对落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中国整体的体量和影
响力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要以更成熟自信的心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正面的
大国形象,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的正能量。以兼济天下而非独霸天下为理念的外交,也有
助于增加我国的话语权,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与儒家“兼济精神”内涵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皮日休在考进士落第后执著于文学,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领域均有着显著的建树。
B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不与与世俗同流合污。
C.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跋涉千里,力排万难,取回真经,宣扬佛法,劝人为善。
D.屈原大夫遭怀王放逐,感复国无望,“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投江而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天下有道则见”是兼济精神的最高境界,它以“仁”为内核,体现了中华文
明高度的人文自觉和道德水准。
B.儒家兼济精神在魏晋南北朝促使了大乘佛教成为佛教主流,道教追求以度人为先,南
朝后,儒道佛倡导的兼济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C.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纷纷追求独善其身,因为他们处于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混乱
的社会秩序中没有受到兼济精神的影响。
D.中华民族崇尚共赢的相处之道,表明兼济精神是普通国民、执政者的精神财富,更是
一小国家的宝贵品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文人胸怀抱负、怜恤生灵,无论何时何地沉浮起下,能经世致用、为民造福,
这都是受到兼济精神影响的体现。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身为贫民,都应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法律护我成长课件.ppt
-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课件.ppt
- 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课件.ppt
- 法律是武器课件.ppt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
- 洛伦兹力与现代科技课件.ppt
- 洛伦兹力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导学案.doc
- 洛伦兹力课件.ppt
-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件1.ppt
-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课件2.ppt
- 湖南省湘潭2016届高三物理下册模拟考试题.doc
- 湖南省湘潭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doc
- 湖南省湘潭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题.doc
- 湖南省湘潭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doc
- 湖南省湘潭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doc
- 湖南省湘潭县2016届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doc
- 湖南省益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
- 湖南省衡阳县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
- 湖南省衡阳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
- 湖南省衡阳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考试题.doc
文档评论(0)